目前分類:社會時事 (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吃鮭魚是因為受到心理暗示》/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可能是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是的,我是心理師,仍受到催眠暗示的影響,跟風吃鮭魚。
我不是特別愛吃鮭魚的人。但昨天我荒謬的午餐、晚餐都點了鮭魚吃。
你呢?也吃鮭魚了嗎?在這波鮭魚之亂中,除了好玩,也來學點心理學小知識吧!
---
昨天回家後,我不斷思考自己幹嘛跑去吃鮭魚,發現自己受到心理學中「#單純曝光效果(mere exposure effect)」的影響!
「單純曝光效果(Zajonc,1968)」意指,當一項事物在我們面前出現/曝光愈多次,我們會感到愈熟悉,而根據研究,人們對自己熟悉的事物,好感度會上升。
我就是因為看了太多大家PO文吃鮭魚的照片,所以...中了單純曝光效果的原理。
---
再來大放送一個加碼知識,
廣告適度會讓我們提升好感,但過度的廣告,可能造成反效果。
那麼,到底多少次的曝光,是最好的呢?
 
答案是,廣告一閃而過,讓你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看到廣告了,才是最好的。
雖然我們都以為,「覺察與記憶」是廣告成功要素,
但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當廣告出現的速度快到無法被消費者覺察到、無法被消費者記下來,反而可以抵禦過度曝光的負面影響。
此稱為「#閾下曝光效果」,也就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人們還是會對重複出現之刺激產生好感。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 封面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避免下一個學生模仿自殺?》

懶人包版點此:https://reurl.cc/KA42Oy


驚!台大竟然今天又有人跳樓,這已經是五天第三起了……模仿效應真驚人。


適逢期中考週,近期許多校園雖沒發生命案,但許多學生正處於自殺意念強烈的不穩定期。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表台灣青少年自殺率攀高,自殺成為青少年(15到24歲)族群死亡原因第二名。


我認識想自殺的他們,許多人乖到令人心疼。有著優異的成績、對自我要求高、不會鬧事嗆聲闖禍、體貼乖巧,連自己身心狀況不好,都不敢跟家人說,怕遠方家人擔心,遠水也救不了近火。


成績,是他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這件事情,我想整個教育體制到家長都需要改變觀念。成績,對孩子來說不只代表成就,也代表被看見、被重視、有價值。失去了成績,或許,就失去了父母師長的愛與肯定。

失去了活著的價值。


可是,生命有很多種可能。一個生命的價值,絕對不只在成績上面。每個人都是無價的珍寶。


但成績至上的想法已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每次到了期中期末考週,愈是好學校的師長,神經愈要繃緊,因為考試前後一個月(大學考試期間拉很長),學生通報想自殺的比例高得嚇人,有時候一晚就接到兩、三位學生表示想自殺的電話。


我認為在校園輔導工作中,增加心理師有必要性,現在學生都很願意主動求助,接受諮商資源,並表示諮商對他們很有幫助。


問題是校園內的心理師供不應求,等候諮商的候補名單落落長,心理師需要照顧到每一位上門求助的同學,並限制每人的諮商次數(例如一人限制八次,除非諮商師評估有必要才會延長諮商次數)。


問題是,有憂鬱症或情緒狀態很不穩的學生們,病發時往往連出門都無法,根本不會在預定好的諮商時間出現。於是,心理師被多次放鳥,只好先取消出席狀況不穩的學生,讓候補名單的學生也能使用諮商資源。


可是!當人情緒狀況相當不穩的時候要穩定出席諮商跟就醫、服藥,本身就是相當困難的!


尤其罹患憂鬱症的人病情通常很長(好幾年)、情況時好時壞,當學生狀況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心理師評估可以結案。當學生狀況不好,又因為太常不珍惜資源,放鳥心理師,而被取消諮商。這是現行制度的兩難,確實需要增加心理師的人力減緩諮商資源不足的問題。


另外也需要增加夜間諮商或接聽電話的專業心理人員,尤其很多學生白天一直撐,撐到半夜才忍不住真的很想死,這時候卻難以獲得專業人員的協助。


另外,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可能靠心理師一人接住的。心理師一個禮拜才見學生一次,一次50分鐘,但狀況很不好的同學,可能每天都拼命忍住想自殺,見完心理師,隔天又忍不住了,這時候學生可以找誰呢?


找父母嗎?很多孩子不敢讓父母知道自己想自殺或憂鬱,即便父母無意間發現了,可能勸孩子不要吃藥,叫孩子抗壓力要好一點,或是面對孩子的狀況不知所措。

但家庭真的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學校提供的幫助有限,家長如果不承擔這重擔,單靠學校系統,真的很難承接住絕望的孩子。


孩子在這階段最需要家人的理解、陪伴跟愛。拿起電話,打給孩子,問問孩子最近還好嗎?看到台大學生的消息怎麼看呢?聽孩子說,不要否認孩子想法,或叫孩子想開點,無論孩子想法再嚇人,願意說出來,才有即時介入協助的機會,悶著,是最危險的。不要評價指責,聽孩子說,重複他們話語、反映孩子的心情,表達無論如何你最在意的是他的平安健康,就夠了。


除了家人之外,學生還可以找老師、同學、系上助教求助啊!這些都是學生生活周遭可以接觸到的人。


但事實是,很多想自殺的人,不敢讓老師同學知道。許多老師不理解什麼是憂鬱症,只會叫學生想開一點,不然就在全班面前大聲問學生憂鬱的病情如何,學生覺得沒有隱私,更不想因為憂鬱症影響老師同學對自己的評價。


更多的,是老師、助教、同學對於「自殺」念頭的不知所措與害怕。(延伸閱讀:如何陪伴自殺者/海苔熊


一個人的生命,需要全校系統中的每個人,一人伸出一隻手,搭建網子,接住即將殞落的生命。


或許無法讓每個人都像心理師一般專業,但在青少年自殺率愈來愈高的現在,我認為對全校全體師生加強「自殺防治網」計畫是很必要的,全校師生都是守門員,守住一條珍貴生命。


師長學生需要知道,當同學表示想要想要自殺,應當如何回應較恰當?如何判斷危急性有多高?如何幫他找到專業心理人員求助?


還有最重要的,每個人都需要對憂鬱或自殺有更正確的認識,不要再汙名化,無論憂鬱或想自殺,都是人生命歷程中的一個環節,他們需要的是更多人的支持與理解,而不是恐懼與排擠。


一個生命的重量,非常重。無法靠校園中某一位心理師或師長、同學接住。那個人心理能量會浩劫,照顧他人的人,需要獲得喘息,全校師生每個人一起承接住一個想殞落的生命,每個人才有能量長長久久的陪伴與支持,讓即將殞落的生命,重新獲得滋養。


一起重新養育一個生命。誰也不知道哪天,我們情緒狀況也變得很糟,需要大家的力量,讓我們獲得滋養與能量。整個社會都需要有知能,一起接住疲憊絕望的心。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1購物節」我的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竟然打到66折……實在有夠誇張!既然這麼便宜,我就去逛逛吧!然後......我就買了一萬五……的……保養品……買到後來根本懶得比價,只要宣傳圖片看起來很優惠,或限購一組,我就直接買下去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商人精心設下的局,讓我們腦波一弱,衝動性購物。理智知道是知道,但購物當下,總還是克制不住自己,卡一刷,心滿意足。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商人真的讀了很多書,透過大腦神經科學的機制,主宰我們的購物行為。我們在購物的時候,大腦中會有三個區域開會討論到底要不要敗下去:
 
一、#依核(nucleus accumbens )
「依核」就是我們內心的小惡魔,負責讓我們產生愉悅感、燃起心中的慾望。例如看到iphone手機新上市,小惡魔「依核」會跟我們說:「這個處理速度更快、拍照更好看、擁有這最新款的手機,會讓我看起來很時尚、有質感。」
 
所以許多商品在新上市的時候,會找明星代言行銷,就是為了將商品與「時尚、流行、好感」等情緒相連結,賣一陣子後,再以「限時特賣、破盤價」促銷,這麼做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看到商品,促發「依核」的活化,讓自己心中的小惡魔擔任最佳銷售員,鼓勵我們購物。
 
二、#腦島(Insula):
「腦島」就是我們心中幫我們省錢的小天使,這區域與理財風險規避、社交負面感受、聞到難聞氣味等有相關。如果小天使出聲,我們就會覺得「蛤~有點貴,CP值不高」、「這個月花好多錢,省一點不買好了,我是想要不是需要,快走吧!」
 
因此聰明的商人,設計了許多細節,讓我們小天使閉嘴:
 
🤫虛擬支付:
掏錢的行為,會讓小天使感到損失的痛,開始碎念要我們不要花錢。因此店家鼓勵消費者使用手機、信用卡付款,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我們損失金錢的痛感,看著拿到手上的戰利品感到心滿意足,收到帳單才驚覺變成卡債族。
 
🤫限時限量:
例如我的書在momo限量20本,博客來也只剩下14本,不但限量還限今天才有66折優惠!這就是「衝動性消費」的最大元兇。
商家故意讓消費者在瀏覽商品時,不斷在旁邊顯示「快缺貨」、「目前有X人考慮購買此件商品」、「優惠倒數計時」等字眼,讓人們產生競爭心理,小惡魔大聲喊著「先搶先贏!搶到優惠就是爽啊!」哪還聽得到小天使在旁邊呼籲「想要需要還是必要」,先買到再說!
 
🤫簡化購買流程:
經過大數據的研究,商人會盡量讓消費者在三個步驟之內,就可以完成購買並付款。如果步驟太多,過了「衝動期」,購買慾瞬間下降,小天使聲音開始占上風。因此如果你是容易過度消費的人,在結帳時,避免使用信用卡或line pay,選擇去郵局匯款的方式,用時間換取理智,多思考一下是否真的要買,同時讓惰性幫你省錢-想著還要去匯款好麻煩,不買算了。
 
三、#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指令與管理中樞,扮演法官的角色,幫助我們解讀、判斷和行為的決定。當腦中小惡魔「依核」一直被激發,小天使「腦島」一直被抑制,法官一面倒只聽到小惡魔的聲音,當然會判小惡魔勝訴,買下去肯定是正確的決定!大腦神經科學的運作機制,讓我們明明很努力克制,卻仍衝動消費。
 
知道這些原理之後,鼓勵大家回頭思考如何幫自己降低小惡魔「依核」的影響,多讓小天使「腦島」發聲。以下我也提供一些方法給您參考:
 
🥇用現金付款,讓「腦島」被激發,提醒小天使該發聲。
🥈讓自己只有一張信用卡,至少在收到帳單的時候,深刻感受到這個月刷了多少錢。太多張信用卡,帳單不同時間來,東付一點,西付一點,每個帳單金額都不多,以為自己沒花多少錢,其實加起來會讓自己嚇一跳!
🥉設定一個帳戶,每個月固定匯入一筆錢,專門給生活開銷使用,花完了就不能再花。這方式適合懶得記帳的人,雖無法做到節流,但至少不會過度花費。
🎖出門前列好清單。購物時只買清單內的物品,其他一概不買。避免受到「限時限量」、「送贈品」、「今日刷卡回饋5%」等優惠影響,貪小便宜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用的東西。記住,無論再便宜,額外的花費就是浪費。
 
如果用了以上的方法,仍會無法克制地過度購物,卡債讓你感到絕望,或許是時候該尋求心理師的專業協助。每個人都有失控的時候,失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失控、拒絕改變。給自己一次改變的機會,莫讓卡債綁架了人生。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憂鬱對母親的汙名化》/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可能是 1 人的圖像
懶人包版點我:https://www.facebook.com/AshleyPsychologist/photos/pcb.397181668345039/397180578345148/
 
「妳是不是也有 #產後憂鬱?有病要醫阿!阿不要自殺耶!不要傷害孩子耶」
 
然後,媽媽連發脾氣、哭泣、沮喪、挫折的資格也沒了。
 
媒體將 #竹內結子 的死亡,歸因於產後憂鬱,一方面引起社會重視新手媽媽的心理健康議題,但...另一方面,可能讓更多媽媽遭受社會誤解的壓力!
 
「產後憂鬱症」是一頂大帽子,扣在母親的頭上。忽略有了孩子之後,母親整體社會角色的變化。只是簡單歸因於生產後產生的憂鬱症狀、是母親一個人的問題。
 
「產後憂鬱」的名稱,讓人以為是「生產」造成的憂鬱,所以是母親的問題。但卻忽略,產後憂鬱,不只是身體激素起了變化導致情緒起伏大,更多的是:
 
🧐另一半要工作難以協助育兒,家中長輩也無法協助,重擔全壓在媽媽一人身上,又請不起保母
🧐網路會讓人更容易憂鬱。其他父母臉書曬兒照往往呈現最好的一面,看到其他母親為新生兒感到幸福,怎麼只有自己覺得崩潰,質疑自己無法愛孩子、當好媽媽角色
🧐工作因懷孕生產而停擺,不知未來是否能重回職場的迷惘與焦慮
🧐身材的走樣,告別了我的少女時代,同時不能再以自己為重的失落,連吃甚麼都要顧慮是否影響奶水
🧐嬰兒無法睡過夜,長期睡眠剝奪,是最極致的酷刑
🧐每天重複餵奶、洗澡、哄睡、換尿布,失去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
🧐被孩子栓在家,足不出戶,形同軟禁
🧐家中長輩乃至路人,每人都要「指導」育兒方針
🧐長輩插手兒孫事引發婆媳問題、夫妻爭吵
 
產後憂鬱不只跟生產引發體內激素改變有關,更多的是上述多重社會因子引發的壓力、對於母職的「期待」與「應該」。
就如同新聞媒體在得知竹內結子死訊時寫著:
「留下未滿一歲子,在人生正璀璨時自殺」
 
???
 
誰說家有新生兒,對母親來說就是正璀璨幸福的時候?每位母親都應該要自然而然愛孩子嗎?都要因為新生兒感到洋溢幸福嗎?
 
怎麼會覺得媽媽剛生產忍著身體不適、看著鬆垮走樣的身材、足不出戶被孩子綁住、漲奶痛死、半夜孩子不睡覺,媽媽已經24小時未闔眼、睡眠被長期剝奪、長輩鄉民不斷「指導」正確的育兒、失去工作仰賴另一半......這些,是幸福還是地獄?
 
而在現代的社會,許多人還是認為育兒是媽媽的責任,如果由爸爸請育嬰假來育兒,媽媽回去上班,甚至會遭受許多社會異樣眼光及耳語,如果再讓孩子喝配方奶,家族長輩乃至左鄰右舍,又會開始說這媽媽怎麼丟下孩子不管,母奶才健康啊!怎麼可以如此不負責任又浪費錢買貴鬆鬆配方奶!
 
另一方面,目前社會對於男女在職場上的升遷以及薪水仍不平均,在能力一樣的情況下,許多男性的起薪是高於女性的,更別說升遷的機會。許多職場不樂於僱用女人,因女性壞孕生子勢必對公司造成影響。
 
這些社會壓力,讓女人在懷孕生子的歷程中,順理成章變成在家照顧孩子的那人。畢竟誰薪水高誰工作是為了養家活口。
 
可是工作的人,很容易逃避育兒的壓力的。因為工作,孩子不要吵到爸爸睡覺;下班回家孩子不要鬧,爸爸工作很累了;媽媽都在家沒貢獻靠爸爸養,真是貴婦......卻忽略母職不但無薪、而且24小時未休假,比廉價勞工還艱辛。
 
當孩子上學了,母親還有勇氣回到職場、還能回到職場嗎?還有競爭力嗎?現在時代變遷如此快速,學到的專業技能不斷汰舊換新,工作又這麼難找,每年光畢業生就許多人失業了,何況母親為了育兒,職場空白了一大段時間,或許缺乏最新的專業技能、或有了家庭無法加班工作、或孩子突然生病得請假......這些都讓雇主卻步。
 
有些母親放棄回到職場,將重心投注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為母親成就感的來源。孩子的好與不好,成為母親與他人唯一的評量。這樣的孩子通常會感受到巨大壓力,明白自己得成為母親期許的樣子,無法成為自己,青春期後親子間衝突不斷、孩子甚至看不起沒社會經驗的母親、爸爸也貶低媽媽......。
 
比起關注產後憂鬱,政府更該重視整個社會對於母職的不平對待,這是一個社會架構性的問題,才不單單是母親一人的問題!在這個低薪又競爭的時代,生育率低是有原因的,別讓願意生產的母親,遭受更大的非難。

-#Ashley心理師資訊-

書《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親子天下》:https://reurl.cc/Dv4d3Q
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時報出版》:https://reurl.cc/7XWMVl
線上課程《成熟大人的職場心機溝通術/PressPlay》:https://bit.ly/3glbPfD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保護孩子又不破壞親子關係》/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可能是 1 人的圖像
高雄14歲少女被誘騙到新竹2坪大密室關押,
失蹤66小時。
怎麼被誘騙的?
少女透過臉書認識羅嫌,
羅嫌提供優渥、輕鬆的工作,
欺騙少女跟羅嫌走。
相信家有未成年的父母,
看到這則新聞都會非常驚恐。
擔憂自己孩子會不會哪天成為新聞中的少女,
被誘騙、關押、性侵,甚至死亡。
有些父母可能會開始限制孩子使用臉書、網路,
或是跟孩子要社群軟體的帳密,
監視孩子。
但我們都知道,
大人表面上可以控制孩子,
背地裡孩子要怎麼做,
大人控制不了。
事實上,
這麼做非常危險。
因為孩子如果在網路上遇到怪怪的人,
會不敢跟父母說,
擔心父母斷絕他們跟朋友聯繫的管道,
這是讓孩子陷入孤立無援,
也是讓嫌犯有機可趁。
其實,這則新聞,
就是親子溝通一個很好的時機。
詢問孩子對這則新聞的看法、
詢問孩子以前有沒在網路上遇到怪人、
如果遇到陌生網友要約出去會怎麼做?
如果不幸讓自己陷入危機又會怎麼做?
我們無法確定孩子甚麼時候會遇到危險,
但可以透過平時的「閒聊」,
與孩子交換觀點,
預演如何避免危險、
遇到危險的時候又可以如何幫助自己。
把孩子關在家裡,
無法保護孩子,
甚至會把孩子推遠,
親子關係斷裂。
保持開放態度,
透過電影、新聞、朋友發生的事情,
了解孩子價值觀,
不但可以建立信任關係,
也能讓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為自己的行為做出安全的選擇。

-#Ashley心理師資訊-

書《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親子天下》:https://reurl.cc/Dv4d3Q
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時報出版》:https://reurl.cc/7XWMVl
線上課程《成熟大人的職場心機溝通術/PressPlay》:https://bit.ly/3glbPfD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悲傷在心理上分五階段》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顯示的文字是「失落五階段 否認 憤怒 討價還價 G 沮喪 接受」

羅妹妹是我從小認識的明星,竟然突然驟逝,讓人難以置信。
.
在所愛之人離世之時,你會有甚麼反應呢?
.
有些人會麻痺、沒情緒。
.
有些人會大哭。
.
有些人會展現憤怒。
.
我想告訴你,這些都是正常的,沒有人說,悲傷就一定該怎麼展現。
.
在心理學中,將悲傷分成五個階段:
.
1.#否認(Denial & Isolation):
.
「這是假消息!她不可能走了!」、「會不會是醫生誤判?她可能從棺材中活起來!」
.
總之,就是內在不願意接受,否認死者已逝的事實,內心感到震驚,還無法真實接觸痛苦,因為,還沒接受事實。
.
2.#憤怒(Anger):
.
「她這麼年輕又善良,怎麼老天收了她天理何在!」、「這不公平!」、「留下我一個人要怎麼辦?」
.
突然的驟逝,對死者感到心疼不捨、對老天感到憤怒、同時覺得自己活著有種被遺棄感,一口氣,不知道要對誰出。
.
憤怒是很常見的表層情緒,情緒是很複雜的,憤怒的背後,包裹著悲傷、害怕的情緒。憤怒,有時可以麻痺痛苦。
.
3.#討價還價(Bargaining):
.
「如果我當初多注意一點,她是不是就不會生病了?」、「老天啊!我願意用我的壽命喚他的壽命,拜託讓她活過來」
.
這階段介於接受與不接受現實之間,還沒放棄最後一線希望,透過宗教、儀式化的行為、贖罪等心理,希望讓事情出現轉機。
.
4.#沮喪(Depression):
.
「她走了我也不想活了」
.
認清自己能力有限,無法讓逝去的重新回來,失去最後一線希望,真實感到絕望、痛苦,展現脆弱。
.
5.#接受(Acceptance) :
.
「為了小孩我得好好活下去」、「她已經走了,我要好好振作,過好之後的生活」
.
在這個階段,已然接受死者已逝的事實,重新思考如何在死者不在的情況下,重建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從悲痛中復原。
.
最後!一定要提醒大家!
.
⚠️每個人經歷悲傷的歷程不一樣!
.
⚠️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
.
以上這五階段,並不會按照順序走,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五個階段,可能有人直接走到沮喪階段,也可能有人會先麻痺、憤怒,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後才出現悲傷的情緒。
.
⚠️另外,失落涵義很廣,不只是所愛之人離世,會讓我們感到失落,重視的人生病、自己失去健康、舊物要被丟掉等等,只要是失去某樣重視的人事物,都可能經歷失落的階段。
.
允許每個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經歷失去所愛之人/物。沒有人說悲傷就一定該長怎樣。
.
圖片來源/網路
.
#Ashley心理師近期資訊
👍線上課程《成熟大人的職場心機溝通術》:https://bit.ly/3glbPfD
👍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https://reurl.cc/7XWMVl

image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情緒中暑了嗎?》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懶人包版點此


今年氣候異常高溫,印象中前幾天台北最高溫來到39度。

剛好這幾天常聽聞朋友騎車在路上差點被車撞。

昨天打開新聞,一個小時內,看到兩起嚴重車禍事件:
1.情侶過馬路被撞,女身亡
2.老翁騎機車被貨車撞,拖行20米

兩起互毆事件:
1.熊貓外送員因沒穿制服好意提醒,卻演變成互毆
2.男持刀衝飲料店理論,一個月騷擾13次,最後雙方互找麻煩

#我開始好奇#溫度高會導致車禍跟暴力事件增加嗎

🧐來自英國大都會警署的研究發現,#溫度越高暴力犯罪越多

🧐美國匯總10年數據發現,溫暖季節犯罪率比寒冷月份高。即便是冬天中出現幾個「小暖冬」,犯罪率也會提高。

🧐英國比較過去8年數據,發現當氣溫達到20度以上,暴力犯罪比氣溫在10度以下,多了14%。騷擾跟非法持有武器攀升16%。

🧐墨西哥匯集16年數據,發現氣溫每上升一度,犯罪率上升1.3%。

🕵️‍♀️科學家假設,熱浪會誘發人們特殊的生理反應,讓人變得易怒、暴躁,研究發現:

1.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證實,#幸福感隨著溫度過度升高而下降
2.天熱導致心率增加
3.認知能力下降(關閉理性腦,用情緒腦做反應)
4.睾丸素激增(提升性慾、肌肉強度、信任感下降)
5.覺得時間過得更慢(想像在大太陽下走五分鐘,崩潰啊!)

🤬🤯😡🥵當天熱導致沒耐心、暴躁、想亂罵人、打人、甚至撞人時,我們可以:

1.#深呼吸
吸氣四秒,吐氣八秒。

深呼吸可以幫我們轉移注意力,從緊繃中釋放。生命就在一吸一吐之間。

當我們專注於呼吸,急燥的β波振幅下降,轉成α波與δ波,緊張跟焦慮不安逐漸緩解、肌肉開始放鬆、疲勞也隨之而降。

2.#臉泡在冷水中
利用冷水可以刺激迷走神經,達到穩定情緒的功效。

迷走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主管身體「休息和消化」功能,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就是負責身體「戰鬥或逃跑」的「交感神經」開始佔主導地位。

美國北卡大(教堂山校區)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迷走神經張力高的人,較容易相處、擁有正面情緒、同理心高、合群、善於處理壓力。

如果妳有化妝,不方面用冷水沖臉,也可以用冷水漱口、手沾冷水摸耳朵、後頸來替代。

3.#勒住舌頭與拳頭
這不是真的要你拿橡皮筋勒住舌頭。而是一個意象,當想破口大罵或打人、撞人的時候,忍一下吧!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所有的情緒,大喜大怒大悲等強烈情緒不會超過六分鐘。

我們是擁有智慧的物種,別放任情緒掌控我們。

當我們在情緒當下,要做的,是先幫自己轉移注意力,先做些讓自己快樂、放鬆的事情,等到理智回來了,再回頭處理事情。

我知道忍住很難,畢竟宣洩情緒比較爽。但不忍住會讓你後悔。可能是讓自己犯罪打人、撞人,可能讓一條生命逝去。

勒住舌頭與拳頭的第一步,是要覺察。

你知道自己煩躁的前兆是甚麼嗎?開始想翻白眼、一直發出嘖嘖的聲音、大口嘆氣、肌肉變緊繃?

多觀察自己煩躁的前兆,才能「刻意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在還沒爆炸失控之前,採取上述幫法幫自己情緒降溫。

參考資料:https://reurl.cc/arodrD

#Ashley近期資訊
👍線上課程《成熟大人的職場心機溝通術》:https://bit.ly/3glbPfD
👍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https://reurl.cc/7XWMVl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霸凌的心理分析》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你們當中誰是沒罪的,誰就可以用石頭仍她。」

 

今天受諮商界大老修慧蘭老師所託,來到政大輔諮碩代課《危機處理》的課程,剛好讓學弟妹們討論一下最近年僅22的 #木村花  #網路霸凌 之下,選擇離世的議題。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木村花每日看到上百則留言湧入,叫她「爛人」、「去死」,透過《#雙層公寓》的片段剪輯,個性直爽的她,變成一名情緒不穩、愛嫉妒的女人。

 

可是,我們沒人真正認識她。在網路上,要認定一個人是壞人,太簡單了。

 

她的所作所為不如你意,她就是壞人。

 

我喜歡的人說她壞,她就是壞人。

 

我心情不好,她長得像我討厭的人,她就是壞人。

 

謠言說她壞話,她就是壞人。

 

那是一種很大的委屈感。沒人要認識真正的木村花,或任何名人,大家要的,只是一種情緒的投射與宣洩,可能是崇拜、喜愛;也可能是鄙視、批評。

 

反正隔著螢幕,打幾個字,就可以宣洩情緒,沒人知道當事者看到這些文字的痛苦。

 

多麼大的委屈呀!文字像利刃,刺穿人心。可是沒人願意傾聽、願意認識,大家只是想宣洩,用自己的視角,強硬地加入自己的解釋。

 

批評人是最容易的。出一張嘴,就能讓自己備受矚目。

 

「全世界沒人愛我吧!」

 

你看,大家說我爛,叫我去死,我是不是真的這麼討人厭?有時候我也好討厭自己,死了算了……

 

「我可以相信你嗎?」

 

眼前這個對我釋出善意、笑臉迎人的你,會不會就是那個躲在鍵盤後面攻擊我的人呢?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蕩然無存。

 

孤獨。沒人可以相信,連我自己有時候也討厭自己、氣自己。

 

陷入情緒混亂中。攻擊的言語,不斷刺向我。

 

你一言,我一句。我們沒人是直接的兇手。就像一群人為了融入團體中,不明就裡的圍毆一個人,好像打的愈起勁,愈可以被這團體所認同。

 

最後,被圍毆的人死了,沒人覺得關鍵的一腳是自己踢的。

 

#責任分散了,表面上,誰都不用為當事者的死負責,甚至還可以聚在一起,繼續恥笑當事者太不堪一擊,怎麼這樣就死了。

 

是,在法律層面,酸民們也確實不會受到法律制裁,甚至無法可管。

 

網路的匿名性,以及國家對於科技法律的不足,只要隱藏自己的IP,就可以隨意在網路上黑函、羞辱他人。

 

管他說的是不是真實呢!

 

反正許多人要看的也不是真實。只是要有一個「做錯事」的人當替罪羔羊,來發洩自己的不順、讓自己顯得高尚。

 

法律應當是守住正義的最後一條底線。可現實是,這條底線是可以被扭曲的,這是二次傷害。

 

我們的語言,具有力量。當我們在公開場合說一個人的壞話,為對方貼了一個標籤,這樣的負面情緒會渲染,聽的人,會放大厭惡感,並將這厭惡的情緒往上堆疊,造成我們可以對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叫她「去死」。

 

如果宇宙,像「老高與小茉」在youtube頻道說的,是一個「意識的整體」,那麼,我們對別人造成的傷害跟痛苦,會在自己死的那一刻,吸收回意識母體之時,全部經歷過一次,這,就是地獄。

 

霸凌是不可能杜絕的,而霸凌,其實發生在你我周遭,或許我們無意間,就成了「加害者」。

 

除了法律對於網路發言的補強需盡快完善之外,我們每個人在網路發言前,也要先停下來想一想,一時的口舌之快對別人的影響是什麼?如果哪天自己也被酸民這樣對待會不會難過?

 

木村花被節目貼了一個「希望被愛」的標籤,卻以「不被愛的人生」,為自己劃下人生句點。在遺言中,還向酸民道歉,不是憤怒不是恨,是道歉……這些攻擊發洩的言語利刃,紮紮實實刺進木村花的心,讓她認同了這些攻擊,舉著酸民們鑄造出的刀,刺向自己心臟……

 

什麼是正義?與論所在就是正義所在,這正義,殘忍的殺了一個人,而且兇手「們」逍遙法外。

 

憑甚麼可以輕易地、斷章取義地評斷他人?所有給出去的,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可以私下厭惡一個人,那是正常情緒發酵,但刻意利用與論欺壓攻擊他人,又是另一回事了。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新北市衛生局社工師的事件嗎?到底為什麼當初被強暴後,女生要選擇原諒這位強暴她的人,甚至愛上他?」
 
朋友不斷追問著我,想知道這是甚麼心理。
 
這樣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新聞了。房思琪事件,已經讓社會震驚過一次。為什麼這類事件,層出不窮?
 
#性侵#其實是權力極度不平衡的一種彰顯。無論是房思琪事件,或這次新北市衛生局社工師事件,都是發生在一種上對下的關係中。
 
我們不太會看到下屬性侵長官的新聞、也不會看到學生性侵老師的新聞。但時常耳聞,老師自認為在談師生戀,性侵學生。更時常看到,長官對下屬的性騷擾。
 
例如,當指導教授對底下研究生說:「我要給你論文研究資料,我在妳家樓下了,妳開個門,我拿上去給妳。」
 
女研究生覺得單獨跟男教授相處不妥,找藉口告訴教授:「我身體不舒服,我下次去學校再找老師拿好嗎?謝謝老師。」
 
結果,教授一聽,跑去買止痛藥,堅持要送上樓給女學生,試問,學生還敢拒絕指導教授嗎?不會有學生敢對教授大吼:「我就是不想讓你上來,你聽不懂人話嗎」?
 
日子久了,教授開始覺得女學生喜歡他,才會開門讓他上樓、跟他獨處,偶爾肢體碰觸到了,女學生似乎也沒有明顯閃躲,某天,就跨越師生界線,性侵發生了。
 
通常,性侵事件,大多是熟人所為。這位性侵自己的熟人,可能是鄰居大哥哥、總是幫助自己的同事、仰慕的師長、上級......。
 
正因為是熟識的人,所以信任。但這個信任卻被破壞,瞬間天崩地裂。
 
「女生說不要就是要」所有A片情節都是這麼演的。
 
女生被性侵當下的拒絕,被視為欲拒還迎。
 
🙎‍♂️「所有言情小說的開場,都是從女生被強暴開始啊!」
 
我鐵漢柔情,我霸道總裁看上她,是她的榮幸,她應該覺得自己是小說女主角,鳳凰飛上天吧!
 
學校不足的性別教育,大家都從A片或言情小說中惡補,各位可以上網搜尋看看,100篇言情小說中,有110篇,都是從女主角被霸道總裁強暴開始劇情的。A片更不用多說了。
 
這,就是我們學到的性教育。
 
在21世紀的現代,許多人真的認為,我喜歡一個人,就性侵對方,對方就會愛上我(甚至他們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是性騷擾甚至性侵害,自以為是浪漫、談戀愛)
 
🙎‍♂️「但她也沒太強烈掙扎啊!她笑著說不要,我看她根本是半推半就。」
 
不,女生說不要就是不要,她沒出現太強烈反應,是因為一個信任的人,對她做出這樣的事情,她傻住了。尤其當侵犯者是權威人士的時候,更不敢太過強烈拒絕。
 
試想,如果這位衛生局員工在當下賞了侵犯她的執行長一巴掌、報警叫來警察,她在職場會被惡搞成怎樣?
 
🙎‍♂️「妳說她被性侵,但過程中,她也有生理反應啊!我看她很享受嘛!」
 
這更是錯誤觀念!生理反應跟心理反應是分開的!即便當下有生理反應,那純粹是因為受到刺激自然產生的反應,不代表自己心理上是想要的!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侵犯者不知道這點,甚至許多被侵犯者,自己也不知道這點。
 
當她們被侵犯後,會開始自責,想著:「我身體有反應,甚至有高潮,那我可以說自己是被性侵嗎?」
 
我再說一次,是,妳就是被性侵了,即便妳身體有反應,妳還是被性侵了。
 
🙎‍♀️「可是,他是我這麼仰慕的長官,他怎麼會突然對我這樣?是不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讓他誤會了嗎?是我的錯嗎?」
 
被侵犯者,開始不由自主的思考,是不是自己也有錯?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會不會指責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不,不管妳打扮再美,穿得再短再辣,也沒人可以不尊重妳的身體,在妳不願意的情況下,碰觸妳身體的任何地方。摸手、摸大腿、摸胸等等,只要妳覺得不舒服,就有權力制止對方這麼做。
 
🙎‍♀️「那是不是我拒絕的不夠明顯,才讓對方誤會?」
 
不,當妳說不要,就是不要,不管說的再溫柔、再小聲,不要就是不要,是對方沒有尊重妳。只要對方的碰觸,讓你覺得不舒服,就可能構成性騷擾。
 
🙎‍♀️「那為什麼被性侵後,我竟然開始跟他交往?」
 
因為妳 #無法掙脫。前面提過,強暴發生,常處於 #權力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當一個權力地位比妳小很多的人要侵犯妳,妳可以輕易拒絕,但當面對權力地位比我們大很多的人,我們即便婉拒,對方也可以無視。
 
一次次的婉拒被無視、一次次的界線被侵犯、身邊的人都說是妳的錯、說妳色誘長官,妳處於一個極度弱勢的環境中,而且這環境被侵犯妳的人所支配。
 
除了職場環境之外,如果再斷絕妳跟私下其他人際的互動,更可以挾持妳的心理,讓妳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作用,讓妳的世界中,只存在一種聲音、只存在一個王。
 
所有聲音都告訴妳,是妳的錯的時候,妳還能堅持自己沒錯嗎?
 
很難很難。我們都需要情感、都需要人際、需要被認同跟肯定。
 
那妳能脫逃這樣被侵犯者一手創造的世界嗎?脫離這扭曲的世界?
 
沒辦法。妳可能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在社工界永遠混不下去。
 
🙎‍♀️「都是我的錯」
🙎‍♀️「我可能也喜歡他吧」
🙎‍♀️「我被玷汙了,我好髒」
🙎‍♀️「髒掉的抹布,只能任人擺佈」
 
痛苦太過巨大,被信任的人傷害,世界毀滅、所有的人都說是自己的錯、人際被斷絕、孤立,更讓人產生自我懷疑,最後,價值感全無,這時候,信任、依靠那個侵犯自己的人,是最不痛苦的選擇,也是最能解釋一切的選擇。
 
甚至,在許多案例中一再發生,自己的孩子被性侵了,父母卻叫孩子嫁給那個性侵自己的人。
 
這是一種 #文化纏足 的現象,認為女人需要是純潔的,只要被玷汙,就得嫁給玷汙自己的那個人,尤其那個人還是總裁、大老闆、醫生等有權力地位象徵的時候,有些父母甚至會覺得自己女兒撿到寶被看上。
 
👧「媽,其實我小時候曾被鄰居大哥哥性侵過。」
👵「妳當時怎麼不說!人家現在是大老闆,好可惜,妳要說了現在就是老闆娘了!」
 
而性侵,不只發生在女性:
 
👨‍🦱「兄弟,我好像被隔壁大姊姊性侵耶!」
🧒「靠!那不是爽到你嗎?」
 
即便是男生,也會被性侵,無論男女,都保有身體自主權,如果不想要,就是不想要。
 
「性」不是一件骯髒、隱晦的事情,而是一件需要被正確教導的事情。不要讓孩子從A片、從言情小說學習錯誤的性互動,更不要獵巫,認為是被侵犯者做了甚麼才發生這樣的事情,尤其職場中,正視職場性騷擾問題,別總想著要把問題壓下來,壓出的,會是一條人命。
 
--近期課程資訊---
👍#實體工作坊,7/18 職場優勢談判,點這:https://reurl.cc/g7EaRp
👍#線上課程,「成熟大人的職場心機溝通術」點這:https://bit.ly/3glbPfD
👍#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點這:https://reurl.cc/7XWMVl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在職場中別被推坑還自以為是英雄!】Ashley諮商心理師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和大家站著

昨天,一邊化妝,準備等等要去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分享 #職場溝通術 的講座,一邊打開新聞,畫面中,正播報著 #磐石軍艦 的官員受訪,短短一分鐘內,聽到官員說了無數次「#依規定辦理」。

 

「又在互踢皮球了,真是不意外」我心底想著。這個「規定」到底是甚麼規定?況且,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當遇到千奇百怪的突發狀況的時候,又要如何去解釋這個規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那種不敢做決策的長官,每次去請示長官意見,長官就說「依規定辦理」,但規定有些模糊的空間,長官卻推給第一線人員自行解釋、處理。

 

沒事情發生也就算了,等到發生事情鬧大了,長官只要推給第一線人員,責罵「我都說了依規定辦理,你怎麼還這樣做!」就可以棄棋自保。

 

反正,對長官來說,下屬就像免洗筷,要多少有多少,你最好自己氣走,省得我辭退你還要花錢、花心力打報告,反正我再招募又乖又聽話的新人進來就是。

 

「依規定辦理」說穿了,其實就是長官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下決策、把皮球丟回給下屬自己看著辦。如果長官知道怎麼做,下清楚具體的指示不就好了,何必要講出一句 #有說等於沒說 的話。第一線人員難道不知道要依照規定辦理嗎?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才去請示長官的阿!

 

因此,如果你是跟當事者接觸的第一線人員,遇到麻煩的事情不知道怎麼解決,卻被長官用「依規定辦理」這句話打發,千萬別自作聰明,自己做出決策。

 

我們只要當傳聲筒,將長官的話回應給當事者,告訴對方,長官說依照XX條規定辦理,讓當事者自行去解釋規定,千萬別自作主張去解釋,清楚具體告訴當事者該怎麼做,免得出了問題,當事者怪你、長官也怪你,那才是數不盡的委屈。

 

當然,當事者也不是省油的燈。

 

人生經驗多一點的當事者,很快會看破 #沒人願意下決策承擔責任 的事實。這時候,我們可以請對方直接打給「#有決策權」的人,讓當事人直接跟有決策權的人溝通,而不是讓我們第一線人員夾在中間,有決策權的人推事、當事者鬧事,搞得自己兩面不是人,成為專業揹黑鍋。

 

職場陷阱,除了長官之外,同事也很可能推你入坑。

 

不知道各位身邊有沒見識過有一種同事,明明工作資歷比你久,但遇到事情要處理的時候,總是一臉茫然、驚慌、不知所措的樣子,問你:

 

#我不懂該怎麼做!」
#怎麼辦#該怎麼處理?」

 

同事把「解決問題」這顆球,丟到你手中。如果,你是比較有責任感、熱心、看不下去做事很沒效率的人,容易按耐不住,接下這顆球,幫同事把事情處理完。

 

「反正跟你講這麼多,不如我自己做比較快」你心想。而且,幫同事處理燙手山芋,還可以瞬間成了同事心目中的英雄,拯救同事度過難關。

 

#你以為你在經營職場關係#殊不知中了對方設下的陷阱

 

你想,同事真的是笨蛋,甚麼都不會還可以在職場上留這麼久嗎?他是真的不會,還是知道自己「不能會」,因為,會了就要自己挽起袖子埋頭苦幹了。

 

你想,算了吧!同事之間這麼計較幹嘛!大不了自己辛苦點,多做點事就是了。

 

最後,你會發現,無能的同事不會被裁員,而有能力的人,卻在長官心中黑掉,第一個被炒魷魚。

 

你心中又委屈又氣憤,想不通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做了這麼多,長官卻眼瞎都沒看見呢?

 

對,問題就出在「#你做太多了」!

 

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做「#多做多錯#沒做沒錯」,同事該做的事情你幫他做了,到時候出錯,你想,長官會怪誰?

 

當.然.是.怪.做.的.那.個.人.啊!

 

你這一個出錯,可能讓公司面臨巨大虧損、可能讓防疫成為破口,你說,長官怪你還是怪那位什麼事都不做的同事?會拉誰當替死鬼?會把氣出在誰身上?誰的錯對長官來說比較大條?

 

在職場中,千萬別有「#拯救者情節」,當你熱血、衝動地要去拯救問題時,先停下來,思考一下「難道只有你有能力救嗎?對方是真的不會,還是故意不會?」

 

在職場中,無能,有時也是一種能力。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去摯愛的痛,該如何調適心理》Ashley諮商心理師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山、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劉真的驟然離世,除了震驚還是震驚,以為的天長地久,才發現所剩無幾。

 

#撕心肺裂的痛」。辛龍一度想跟隨劉真而去。

 

除了生死會將我們分離,#失戀,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死亡。一旦分手了,對方就消失在自己的世界中,或許一輩子再也沒相遇的機緣,某程度上,跟死亡沒兩樣。

 

一種是活著,一種是以靈魂的形式活著。但對於剩下的人來說,都很難受,因為,再也見不著、碰觸不到。從此,悲歡離合一人獨享,不再有人可以同喜同悲。

 

以為再也無法獨自活下去了。世界剎那間天崩地裂,感覺失去了一切,不知道要怎麼讓自己不痛、不知道怎麼重建遇見對方之前的世界 。

 

這時候,沒有魔術可以讓自己不痛,撕心肺裂是如此的真實,我們能做的,只有 #努力維持正常生活,該吃吃,該睡睡,該運動運動,該工作工作。

 

還有, #努力不要躲在在家#封閉自己。即便感到無力,想一個人躲起來,還是要逼迫自己 #多跟朋友出去。讓自己的心開放,才不會掉入過去的回憶中,邊痛,邊感受到過去的愛與連結,夢醒,更失落。久了,這樣的疼痛會上癮,至少藉由痛,可以留住記憶留住愛。靠回憶勉強留住崩塌前的世界,但心裡清楚,這世界已一去不復返。

 

以為走到路的盡頭了。以為自己走不下去了。

 

就是努力維持正常生活啊!哪怕如同行屍走肉般活著,但走著走著,回頭看,才發現「啊!原來已經隔了這麼久了」。還是痛還是想念啊,只是這樣的感覺淡很多,偶爾想起那些美好,偶爾沉溺於傷痛,但大部分時候,可以維持正常生活,逐漸可以笑了,逐漸找回重心了,被震毀的世界,不知不覺重建回來。有一種思念,放在心底,總是會再相遇的。但,更重要的,是把這輩子過好,讓愛著我們的人,可以放心。

 

你有屬於你的世界,我相信無論如何,你會讓自己好好的。我也有屬於我的世界,也要好好讓自己過得幸福快樂。往後,以更好的姿態,再相遇。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此冷清......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這家店幾乎無論何時都需要排隊的。這幾日以來,每每經過,卻總是空蕩蕩。許多鬧區像死城一樣,店家乾脆關門不營業了。

 

全球各國,因為疫情,經濟出現困難。

 

有些家庭,經濟上直接受影響,要嘛餓死,要嘛病死,引發生存焦慮。

 

在這場經濟劫難中,有些人試圖尋求破口與商機,不只衛生紙缺貨、現在冰箱、電鍋也大缺貨,講師們陸續推出線上課程,更有講師開設專門教講師如何線上教學的課程,場場爆滿。

 

但也有些店家,現金流不斷支出,卻毫無入帳,掀起一股倒閉潮。

 

股價就更別說了,每天像坐雲霄飛車,難以預估。

 

一場疫情,快速改變世界的生活型態。
.
.
.
有些家庭,擔心被感染,或甚至有家人已經感染武漢肺炎,生命遭受威脅。

 

有些人不敢出門,樂得在家清閒,開啟打掃、煮飯、打電動、追劇模式,意外發現自己超宅,覺得是上天掉下來的好時光,在繁忙的生活中,難得可以好好喘息,跟自己相處。

 

也有些人,發現自己關在家會瘋掉!無法一個人獨處,需要找事情做,被強制不能出門的,拍起自己的居家隔離生活,放上youtube當影片,賺賺外快與知名度。也有些人,孤獨到要瘋掉了,冒著防疫破口的風險,也要找朋友來家裡開趴、偷溜出門......。

 

外在的動盪,引發內在的動盪。內在的動盪,逼迫我們學習與自己相處。焦慮,四處環繞。
.
.
.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理論認為,我們可以對自我進行「狀態管理」,藉由改變自己所在的環境,來改變「身心狀態」,進而積極的行動與解決問題,以下提供幾個作法:

 

一、#意識到此刻自己的狀態

 

「我覺得好沮喪,甚麼事情都做不了。」
「我好生氣,事情如此不順利。」
「我好焦躁,擔心被染病。」

 

「意識」自己的狀態,永遠是改變的第一步。

 

接著,去思考怎麼做才能幫自己達到「身心安定」的狀態。一個很簡單、容易做到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所在的環境』。

 

例如當跟很樂觀的人相處時,似乎世界跟著變光明起來,反之,跟很悲觀絕望的人相處,也會跟著焦躁。遠離引發你更多焦慮的人事物,例如適度接收新聞就好,不要24盯著疫情之下各國災難性的畫面;同時親近讓你感到安全、開心的人事物,例如煮飯不但可以幫自己轉移注意力,又可以獲得成就感,擺盤也可視為一種藝術治療,又減少外食引發感染的焦慮,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二、#情緒中斷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失戀的時候聽悲傷的歌曲會有一種痛得很爽的感覺,卻完全不想聽輕快的歌曲?我們會希望內在與外在可以相呼應。

 

運用這原理,我們可以藉由改變外在環境,硬性地暫時改變我們的內在環境,讓內在獲得喘息。例如聽些快歌、喝杯讓你感到幸福的咖啡、伸展一下身體、做個深呼吸等等。

 

以專業術語來說,上述行為叫做「情緒中斷」,藉由刻意做一些動作,轉移原本的注意力,打破原本沉溺其中的思緒,重新校正自己的狀態。

 

在此我也提供一些穩定情緒很好的做法。首先,我們可以在站立的情況下,用力地聳肩,將兩個肩膀抬到最高,再放掉肩膀的力量,接著原地輕輕跳一下。當重心降低時,情緒也會穩定下來。

姿勢和情緒是息息相關的。憂鬱不安時,姿勢容易前傾、蜷縮在一起。這時,光是稍微活動一下身體,心情都能輕鬆許多。

 

跟姿勢同樣重要的,是呼吸。呼吸具備接收能量並使其循環的意義。深呼吸時,要意識到吐出的氣比平常還多,一邊吐氣,可以一邊發出「啊!」、「嘿!」、「哈!」等類似發笑時會出現的語助詞協助放鬆,當把氣吐完時,重心也會降低,自然能吸進更多的氣。然後從鼻子吸氣,稍微停止呼吸一下,再緩緩地吐出來。

 

深呼吸的秘訣,在於張開雙臂、抬頭挺胸,做出類似擴胸深呼吸的動作,同時,視線要記得朝上,仰天會讓自己視野更開闊。

 

三、#轉換框架來改變觀點

 

「只剩半杯水」V.S「還有半杯水耶」,就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框架,讓解讀產生不同。

 

換框法跟正面思考不太一樣,正面思考是強迫要把事物做正面解讀,在心中仍有消極能量下努力找出其他選擇。

 

換框法則是透過改變看待事物的觀點,讓意義發生轉換的手法,但不限於一定要正向解讀事物。

 

例如:「因為發燒被隔離而導致工作延宕、金錢收入變少,雖然難過,但終於能好好休養,也有時間多跟家人視訊聊天。」、「危機就是轉機,雖然因為疫情許多演講都取消,但趁此機會發展線上課程,新科技的學習是老牌講師可能較不擅長的,反而是我的機會。」

 

透過換框法,我們能夠改變觀點,世界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意義,行動時選項也會變多。具備更多元的觀點,就能更靈活地應對各種事物。

 

四、#你已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

 

在NLP中的資源,泛指為了達到目標所需的一切要素,例如知識、經驗、技術、資金、人脈或時間等等。

 

我們常因自認為沒有足夠資源而裹足不前,但這或許只是讓自己停滯、避免挑戰的一種藉口。

 

比起蒐集足夠資源才行動,NLP更重視的是我們如何活用「現在已經擁有的資源」,讓自己開始先動起來,其他所需的資源會慢慢湊齊。

 

例如,對於自己有很多開創性的想法卻遲遲無法付諸行動的個性,若是解讀成「謹慎行事」,就能當成資源來活用,此時只要在尋找身邊一位具備「衝衝衝」特質的夥伴一起加入,一個大膽嘗試,一個小心評估,又何嘗不是完美的組合?

 

又例如,自己甚麼都沒有,有的就是聲音大、個性熱情,這也是已經具備的資源,或許趁此機會,讓自己成為斜槓,當起業務兼職,誰知是否帶來事業第二春呢?

 

這其實也是轉移焦點、換框的一種變形應用。將焦點從「我缺乏甚麼」,轉移成「我已經擁有些甚麼,能讓我開始動起來」,小改變會如同滾雪球般,帶來大改變。第一步永遠是最難的,畢竟想像的阻礙,永遠比真實來得難解。不踏出去嘗試,怎麼知道是否有轉機?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缺乏資源,但其實是自己沒有發現資源。NLP理論認為,人類已經擁有為了達到目標所需的資源。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動盪的世局中,帶來一些方向與安定。祝福我們,這在場疫情中,都能好好的,迎接未來的曙光。

 

------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08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讀書會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4070753328881071540

 

👉#談判實體工作坊課程資訊
https://forms.gle/ethm9NwYRxPaT8ZC6

 

👉#職場識人學線上直播課程(六折專屬優惠連結):
https://sofasoda.co/comm-con-2020/Ashley
6 折優惠使用方式:
1️⃣ 選擇你想要的票券方案
2️⃣ 輸入email 快速註冊 sofasoda 會員
3️⃣ 進入結帳頁,在「輸入折扣碼」欄位輸入「ASHLEY40」
4️⃣ 按下「使用」,看到折扣金額就可以結帳囉
* 六折優惠使用期限到 4/6 截止喔~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為何一堆人仍要出去玩?》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台灣好不容易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擴散,大家都知道清明節這四天連假是一個關鍵期,義大利、美國、中國失守的畫面歷歷在目,造成民不聊生,重創經濟、甚至失去生命。

日本更是前車之鑑。

 

根據報導指出,日本的三月連假,剛好遇到日本年度櫻花盛開,各大景點人山人海,收假之後十天,日本國內每日新增確診數陡增至兩百人,新增的速度是連假前的五倍,疫情大爆發在即。

 

今日日本,明日台灣,為何大家都知道出去玩可能染病、形成防疫破口,仍有為數不少的人出遊,造成墾丁夜市人滿為患呢?

 

這跟 #團體 很有關聯。你有沒有發現,無論是之前跑出國玩的旅遊團,或是現在連假出遊,都是 #一群人一起做出的決策

未提供相片說明。

 

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團體極化效應】,這效應告訴我們,當一群人討論後做出的決策,會偏向極端化-可能是極端的冒險,也可能是極端的保守。以『#清明四天連假要幹嘛』這個例子為例,可能一開始丟在賴群組中,有人提議要一起在空曠地吃個飯聚一下。此時,會發生兩種結果:

 

一、#冒險偏移(risk shift):

如果團體中有較多冒險的人,此時團體極化現象會使得團體成員過份誇大團體的原始立場與偏好,使他們提出比原本更為冒險的提議,例如從原本提議『一起吃飯』,變成『一起出遊』,再變成『一起過夜嗨一下,現在訂房超便宜!都回南部了就去墾丁吧!』。

 

二、#謹慎偏移(cautions shift):

反之,如果團體中有較多保守的人,就會對『一起吃飯』這個提議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現在疫情嚴峻,竟然還要一起吃飯,是在拿自己生命跟全體國民健康開玩笑嗎?於是提議從『一起吃飯』討論到後來變成『一起見面但不要拿下口罩』,到最後變成『各自宅在家視訊聊天就好』。

 

#但為什麼會產生團體極化現象呢 ?

 

一、#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如果是我「一個人」做的決策,責任很明顯就是我一人承擔,我冒險不起,這時,我們通常會做出『中庸之道』的決策。反之,如果是「一群人」所做的決定,所有責任大家一同承擔,#但也意味著沒人需要真正負責。因此較敢做出極端決策。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

 

二、#說服過程(persuasive argument):

當多數人支持自己的論點時,我們會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頓時產生一種『全世界都覺得沒關係』的錯覺,認為『你看這麼多人要去墾丁,訂房都滿了,而且房價還比以往便宜了一點,不趁機撿便宜,不就成傻瓜了嗎?唉呦~疫情離台灣還很遠啦!我們守的很好,出去玩應該是安全的!』。

 

即便本來也對一起出遊有點猶疑,但當大家都喊聲贊同時,即使少數人有不同看法,也會在說服過程中,極端化組織的想法。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三、#從眾與社會認可 

如果團體中說話有份量之人的提議,會讓中立選民想藉由支持而獲得群體的認可。因此說話有份量的人如果覺得危險,例如老人家說自己容易染病不要出遊比較好,大家最後可能為了保護長輩的健康,連見面都省了。但若這位有份量的人低估疫情的危險,堅持出遊,可能讓群體轉而低估疫情風險。

未提供相片說明。

 

四、#社會比較

我們都希望自己說話是有份量的,當自己意見被贊同時,那種有後盾的感覺,讓我們更加勇於提出看法,而且這個提議還要比團體的平均意見要高一點,才可以顯得自已的份量。在冒險偏移的團體中,會提出更冒險的提議;在保守團體中,則會提出更保守的提議。

未提供相片說明。

 

 

五、#網路加速團體極化現象

我們會選擇與自己看法相似的資訊,強化原本的信念,忽略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資訊。尤其在網路世界中,即便不需要真實與很多人討論,但藉由蒐集資訊的過程,網際網路標榜的客製化與社會網路(如blog),讓喜好與習性相同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有種『獲得團體支持』的錯覺,產生決策極化的現象。

 

團體極化現象,使得作出冒險偏移的群體出遊訂房,而謹慎偏移的群體則待在家,擔憂這些人造成疫情大爆發。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我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或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生病、失業、封城。但有時候心理機制的運作方式,會讓我們做出後悔的決策。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建議政府在放連假至少前兩周,就要開始大力宣導出遊可能造成的災難,使得謹慎的人更謹慎、冒險的人變得不這麼冒險,而非連假都來臨了才提出擔憂,對於那些已經訂房的人來說,他都已經花時間心力規劃行程、想像美好的假期了,即便房間可以退訂,也會因為『#沉沒成本效應』的影響,不甘規劃泡湯,執意成行出遊。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未提供相片說明。

------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08

 

👉#談判實體工作坊課程資訊
https://forms.gle/ethm9NwYRxPaT8ZC6

 

👉#職場識人學線上直播課程(六折專屬優惠連結):
https://sofasoda.co/comm-con-2020/Ashley
6 折優惠使用方式:
1️⃣ 選擇你想要的票券方案
2️⃣ 輸入email 快速註冊 sofasoda 會員
3️⃣ 進入結帳頁,在「輸入折扣碼」欄位輸入「ASHLEY40」
4️⃣ 按下「使用」,看到折扣金額就可以結帳囉
* 六折優惠使用期限到 4/6 截止喔~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滿欣賞 #蘇貞昌 用逆勢的方式,
不但告訴大家盡量買,
還趁機行銷農產品。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

畢竟,一直叫大家不要買,
根本不會有人相信。
反而讓人覺得:

 

『你叫我不要買,阿大家一直買,
我信你到時候沒東西吃、沒衛生紙用怎麼辦?
你會負責嗎?』

 

質疑跟反抗是人的天性。

 

尤其在攸關人命的疫情當下,
要獲取廣大人民的信任,
不是一件這麼容易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
會做出最保守的決策,
也就是 #從眾
先搶再說,
搶到沒損失,
搶不到以後沒衛生紙擦屁股、
沒東西吃,
也不會有人理我。

 

#比起叫大家不要搶
#不如行銷大家快點搶

 

因為人對於行銷,
早就產生一種反感的制約反應,
我們習慣忽略廣告、
質疑廣告、
對於想行銷我們的人,
自然會產生戒心,
習慣審慎評估再決定是否購買。

 

所以我很欣賞蘇貞昌這招,
不是違反天性,
不斷叫大家不要恐慌、囤貨,
而是直接利用,
人與廣告之間已建立完成的制約反應,
無形中影響民眾潛意識,
一看到蘇貞昌這個圖,
對於「花錢」的心理防禦機制無形中被啟動,
跟風囤貨的衝動被中斷,
為大腦創造出緩衝、思考的空間。


------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08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宗憲 稱憂鬱症病患全因「不知足」!心理師憂鬱症是生理跟心理的疾病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站著

 

一、#你聽過遺傳性憂鬱症嗎

 

如果憂鬱症是因為三個字「#不知足」,那就不會有人得到遺傳性的憂鬱症了。事實上,憂鬱症除了環境壓力因素,也跟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與多巴胺dopamine)分泌不足有關。

 

硬要憂鬱症患者感到快樂是很不公平的。

 

二、#憂鬱症患者可以不吃藥嗎

 

許多個案常問我:「老師,我可以不吃藥嗎?吃藥傷身。」

 

是,吃藥傷身,但不吃更傷。就像你生病了,是不是要先吃藥,幫助自己身體強壯起來,才有力量對抗疾病。

 

憂鬱症也是一樣阿!抗憂鬱劑SSRIs(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可以幫助我們增加血清素分泌的增加,進而讓我們不感到這麼沮喪、低潮。

 

三、#但我吃藥反而更不舒服

 

治療憂鬱症的藥物有非常多種,而且每個人需要的藥量也不一樣。一開始服藥的時候,難免會有副作用,例如我聽過個案跟我說,他吃藥後變得很想睡覺、更沮喪、甚至沒食慾、頭暈頭痛等等。

 

因此,剛開始去身心科或精神科就診時,通常醫生會一個禮拜請你回診一次,就是為了幫你調整藥物,如果真的覺得很不舒服,可以自己主動提早回診,告訴醫生你服藥後的狀態,幫助醫生找到適合你的藥物種類與劑量。

 

四、#我覺得比較好了可以自己減藥或停藥嗎

 

千萬別!如果自己就可以當醫生,那精神科醫生讀這麼久的書來幫你看病幹嘛?藥物彼此之間可能會互相影響跟配合,不要自己挑藥吃,也不要自己停藥,更不要有時候吃有時候不吃,看心情而定。

 

#請配合醫生指示用藥

 

#想減藥或停藥也要先詢問醫生

 

我聽過很多個案告訴我,他覺得吃藥好像幫助不大。對,或許吃藥後,不會覺得馬上就完全恢復正常,但至少可以穩住目前狀態,不會往下掉落低谷。這已經是很好的幫助了,如果不吃藥,可能症狀一直加重,變成重鬱症,甚至躁鬱症,到時候治療要花費更大心力。

 

五、#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沒其他方法

 

基本上會建議憂鬱症患者,要搭配諮商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效果會更好。但針對有些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也就是吃藥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可以嘗試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憂鬱症,像理科太太之前有拍片分享她先生罹患憂鬱症,用rTMS的治療方法效果不錯,目前我知道台北榮總精神復健科的李正達主任是這方面的權威,如果服藥多年一直不見起色,可以讓醫生判斷是否可以嘗試此種治療方法。

 

六、#感激可以治療憂鬱症嗎

 

近年,很流行「#感激的力量」。的確,憂鬱症患者就好像戴上了負面的眼鏡,在他們的世界中,看到的是擔憂、是負向的一面。

 

但這不是他們故意的,是生理心理的影響,讓他們戴上負面眼鏡,這不是叫他們「#別想這麼多!」、「#看開點」、「#加油」就可以換副眼鏡戴的。這麼說只會讓他們感到更孤單與不被理解。

 

我們可以承認,自己無法理解憂鬱症患者的低落與沮喪無力,我們也無法擁有神奇魔法,幫他們把問題變不見。

 

但我們可以傾聽、可以努力去理解他們的困境,可以陪伴他們-單純的陪伴,而不是加入自己意見評價他們。至少,他們在努力面對憂鬱症的過程中,會覺得比較不孤單、有力量。

 

有時候,我的確也會建議我的憂鬱症個案,在晚上睡前,去思考今天自己 #有哪些做得不錯的地方 #哪些值得感謝的事情。 但這麼做,只是為了平衡一下負面眼鏡,提醒自己去看到表現不錯的地方,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哪裡又做不好,也去看到今天值得感謝的地方,而不是不斷責罵自己又讓自己失望、指責世界多麼黑暗。

 

但「感謝」絕對不是治療憂鬱症的主要方法。它只是方法之一。

 

七、#你害怕得憂鬱症嗎

 

事實上,吳宗憲說會得憂鬱症的人都是因為「不知足」,我猜,他也一直是這麼告訴自己的。

 

演藝人員要面對大眾的審視,舉手投足備受矚目,要時時刻刻謹言慎行,壓力很大。或許,他也很害怕自己得憂鬱症,多年來他不斷告訴自己要「知足常樂」。努力靠著「轉念」幫自己度過瀕臨憂鬱症的邊緣,努力讓自己活下去。

 

我只想說:「你也辛苦了。」

 

藉此,我也想跟大眾說,得憂鬱症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不願意接受、面對憂鬱症。就像我們哪天如果哪天得武漢肺炎,那也不是我們自願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治療它,才是真正幫助自己。

 

我從許多個案身上發現,愈早面對自己罹患憂鬱症的事實,愈能去面對它、接納它,積極幫助自己治療。不斷否定的個案,不願意積極配合治療,反而容易讓病情惡化。

 

歡迎分享。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信念防疫新型冠狀病毒

 

陳時中:「別來亂!沒病不要硬跑到急診要求採檢!」

 

許多人擔心自己中標 #武漢肺炎,最能讓自己安心作法,就是拿到那張陰性證明,然而,沒病硬是跑急診,不但讓自己增加染病風險,更是消耗寶貴的醫療資源。

 

好,沒病不要去。問題是,我總覺得自己喉嚨癢癢的、好像有點不舒服,但檢查好像又沒怎樣,怎麼會這樣?如果我是那個漏網之魚,不就完了?

 

一、#信念真的會讓身體生病

 

首先,要了解除了病毒本身會讓我們生病之外,『#暗示』的力量也足以強大到讓我們身體產生症狀!

 

有個故事發生在洛杉磯市的蒙特利公園橄欖球隊身上。當時,這些球員喝了販賣機的飲料後,許多球員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於是廣播開始報導,這台販賣機的飲料可能出了問題,警告大家別喝這台販賣機的飲料,#同時廣播還詳述描寫發病的症狀

 

登時,附近民眾開始出現如同廣播中所描述的食物中毒症狀,許多人叫了救護車送醫,甚至有人只是經過那台販賣機,都覺得自己身體好像有點不舒服。

 

奇怪的是,後來這台販賣機被證實跟食物中毒毫無關聯。那些聲稱自己得病需要送醫的民眾,在聽到販賣機沒事後,竟紛紛不藥而癒。

 

這樣的奇聞怪事,不只發生於美國,中國也曾發生過。

 

湖南一所學校於2006年時,發放驅蟲藥給所有學生。當天有超過200位學生反應出現頭暈、腹痛、發燒的症狀,學校將學生們緊急送醫,奇怪的是經過檢查並無大礙,驅蟲藥本身也沒什麼問題,那麼,為什麼無論中西方,都出現這種沒實質生病,身體卻不舒服的現象呢?

 

二、#心理上認為自己被感染的癔症傳染

 

經專家研究後證實,這是一種「#癔症傳染」。

 

也就是說,在集體場合下,當有一人發病後,群眾透過親眼所見或新聞報導,聽聞發病的狀況,從而出現相同或類似的病徵,此稱為『集體癔症』。

 

但信念的力量真的這麼大,大到可以影響生理嗎?

 

專門研究人類身心互動關係的『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認為,「信念」對於醫病的功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比治療本身還重要。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得病的人能夠不藥而癒。

 

哈佛大學的亨利.畢其爾博士(Henry Beecher)認為,許多時候我們以為是藥物使人康復,但真正該歸功的是病人「相信會康復」的信念。

 

他做了一個實驗證實。

 

首先,他給50個學生吃了「興奮劑」,並清楚告訴學生這藥物會讓你興奮,果不其然,學生很嗨,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位調皮的研究人員,實際上給他們吃的是「鎮定劑」。

 

這位博士不信邪,再找了另外50位學生,給這些學生吃「鎮定劑」,學生果然如預期,情緒表現顯得相當鎮靜,但實際上,這些學生吃下肚的,是「興奮劑」。

 

畢其爾博士(Henry Beecher)因此推論,藥物的功效不僅得看藥性,同時還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藥物的藥效。也就是說,#信念可以壓制住身體服用藥物的化學反應

 

三、#如何用信念來防疫

 

首先,確認自己是否出現呼吸道症狀、是否有發燒(額溫37.5、耳溫38度以上)、頭痛、喉嚨痛、咳嗽等不適症狀,若有,切記減少外出,並配戴口罩,移置獨立且通風的房間。

 

接著,看是否有旅遊史、接觸史或群聚史,也評估自己的職業是否為受感染的高危險群,並打防疫專線1922,配合政府指示。

 

如果不需要送醫或隔離,可以先進行14天自主健康管理,並且多從事相信可以增強抵抗力的事物,例如多運動、吃增強免疫力的食品等等。

 

最重要的是,不要一直想著:

 

「完了,我一定是那個漏網之魚!我會生病然後死掉!」

 

這樣的信念會讓自己抵抗力下降,畢竟自己不斷用念力請求整個宇宙幫助你得病,心想,會事成的。

 

因此,要在覺察自己過度恐慌的時候,提醒自己:

 

「沒事兒沒事兒,我命大,我會躲過一切劫難的,就算真的確診了,我也一定可以治好的啊!不怕不怕。」

 

不要還沒得病,就自己先嚇死自己。我們可以保持警覺、可以戴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但不需要「過度警覺」到影響自己身心健康。

 

台灣有健保真好!目前醫療資源也都還很充足。多配合政府指示,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度過疫情的難關!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樹、植物、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nter is coming,黑暗黎明》

圖像裡可能有飛機、天空、雲、戶外和大自然

在飛機上看了小丑,
看到一半,
轉頭看天空,
拍下了這張照片。

 

這張傍晚的照片,
讓我很有感觸,
最後一道陽光遮掩之時,
長夜漫漫,
內心的寒冬將至,

 

就如同小丑,
在得知自己曾被唯一信任的媽媽虐待,
被信任同事背叛,
發現自己遺傳媽媽的妄想症,
失去工作、
無故被欺負霸凌的小丑,
任由黑暗降臨,
開始殺人。

 

透過殺人,
感受到力量與存在感。

 

可是每次殺人前,
小丑都會先比出舉槍自盡的動作。

 

在他心中,
已經先殺死自己千萬遍了。

 

我想起了我輔導過的個案,
雖沒殺人,
但許多同樣身在有問題的家庭環境,
被社會邊緣甚至欺壓,
疾病不被理解,
努力生存,
努力活下去,
可是卻好難。
這一切,真的很難很難。

 

有時候社會的黑暗,
會吞噬我們內心最後一道光芒。
黑暗降臨。

 

人生總有低潮的時候,
可能是個人生命中遭逢低潮,
也可能是整體世界遭逢低潮,
就如同這次的武漢肺炎,
引起大家相互指責攻擊防衛,
陷入集體恐慌。

 

黑暗籠罩,
唯一能做的,
就是撐過去,
在看似無止盡的黑夜中,
陽光總會降臨,
因為潮起潮落,
就是自然法則。
沒有永遠的光明、幸福、快樂,
也沒有永遠的黑暗、不幸、悲情。

 

黑暗不會沒有盡頭,
只是持續的時間比自己想的久。
有時候久到懷疑自己能否撐過去,
好像世界已來到末日,
覺得自己快發瘋了。

 

讓黑暗比較不寂寞的方法,
是擁有一段關係。
無論是跟自己的關係,
跟朋友的關係,
跟家人的關係,
跟伴侶的關係,
受傷了,
仍要勇敢去愛,
踏出去,
找到信任、支持的人,
會覺得黑夜稍微不那麼漫長。

 

如果無法擁有一段關係,
那至少擁有跟自己的關係。

 

關心自己過得好嗎?
是不是覺得好累、好孤單?
可以為自己做點什麼,
感覺會比較好呢?

 

開始學習照顧自己的內心,
像對待孩子般,
滋養內在那個匱乏的自己,
而不是掩蓋忽視自己的脆弱與悲痛,
那個內在孩子會覺得好過點。

 

全世界都可以遺棄你,
但唯有自己不能遺棄自己。

 

這社會確實有它很黑暗的一面,
但黑暗中,
也總能找到黎明。

 

先幫助自己,
照顧好自己身心,
再幫助別人,
等待陽光重新灑落,
重新信任這個世界,
也重新找回對世界的掌控感。

 

長夜漫漫,
但總會過去的。

小丑ㄒ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罩慌病毒如何攻陷台灣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大家坐著

 

武漢肺炎目前並未社區感染,可是恐懼病毒,已經徹底攻佔人民,造成攻擊謾罵對立岐視,心理上的生病,大於生理上的感染。

 

這一切是怎麼產生的?

 

一、 #限時與限量引發失去的恐懼

 

以消費心理學中,最能影響人性的,就是限時限量。

 

限時,就是在限制的時間內都可以獲得此特價商品,比如我的新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在博客來上到三月底前都享有79折優惠。

 

限量,就是限制數量,比如口罩,從每人一次購買限量三片,到採取實名制,七天限量每人兩片。

 

其中,限量又比限時威力強大。

 

因為限量,讓我們失去「掌控感」。

 

如果之後被買光了,我就買不到了噎!管他是否需要,先搶到再說!

 

搶到,同時得到一種勝利感,根本雙重滿足。

 

衛生紙之亂、義美厚奶茶、紅龍炸雞等等,都是典型限量引發人性爭相搶購的典型案例。

 

回到這次口罩之亂。

 

政府的政策雖然良好,

 

但卻忽略人性。

 

統一調度限量購買,就是告訴民眾,在武漢肺炎威脅之下,口罩是搶手貨喔,你還不快來買嗎!

 

政府想紓解口罩缺失,卻反而引發搶購心裡,甚至有人開始凌晨四五點去便利商店搶買口罩。

 

接著,延後開學。

 

讓人不禁聯想,完了,這病毒真的很恐怖!

 

但其實延後開學,有一層面考量,是為了避免校園間的流感,與武漢肺炎相混淆,引發民眾更大恐慌。

 

接著,最新政策變成口罩實名制購買,每人七天只能買兩片口罩,不但限量,還限時,身分證尾號單數的民眾,只能在一三五日購買,身分證尾數是雙數的,則是二四六日才能去買。此舉又引發更大恐慌,限時限量一起用上,威力無窮!

 

二、 #物以稀為貴引發搶購心理

 

更重要的是,民眾感知,口罩愈來愈成為一項稀缺性的物品。

 

稀缺性又引發人性,讓人更想獲得。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曾為了刺激銷量,推出新口味的可樂,剛上市的確造成轟動,業績大量成長,於是各大通路販賣的架上,逐漸擺滿新口味的可樂,舊口味的可樂開始變得稀少,找不太到。

 

奇怪的事發生了!

 

人們開始表示,希望購買舊口味的可樂,新口味可樂推出後三個月內,舊口味可樂不得不重新上市。

 

原來不是新口味可樂真的比較好喝讓人想購買,而是新口味可樂剛上市的時候,在市場上是「稀缺品」,所以引發人的購買慾望。但當新可樂隨處可見,舊口味可樂反而成為稀缺品,引發人想回去購買舊可樂的慾望。

 

即便今天沒有病毒,當口罩缺貨缺成這樣,也會讓人想購買囤貨。

 

三、#口罩是想要還是需要

 

於是許多人開始討論,口罩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

 

其實想要跟需要界線很難劃分。

 

在消費心理學中,如果想將商品賣出去,就要讓這項商品,變成既想要又需要。

 

口罩造成限時限量跟稀缺性,讓人想要。

 

那需要呢?

 

記得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大家不斷宣導要戴口罩,而且要戴醫療用口罩或外科用口罩嗎?

 

雖說是為了避免飛沫傳染,但也同時創造民眾的需要,好像有了口罩,就有了護身符。

 

可是這是真的嗎?

 

試想,如果真的有帶原者在你附近咳嗽或打噴嚏,將病毒噴到你的口罩上面,接著,因為口罩很難獲得,所以你捨不得丟,至少一天換一片吧,你心想。

 

但在收口罩的過程中,手碰到口罩外層病毒,然後不小心揉了眼睛或觸碰到口鼻,一樣中標。

 

退一萬步來說,你很謹慎,家中又有用不完的口罩,你只要戴上一脫下,就會小心翼翼不碰到口罩外層,將口罩丟掉,但其實,你還是可能得病,因為病毒已經經由眼睛飛入。

 

我的意思是,防疫是沒有底線的,只看要防的多徹底。最徹底就是出門將透明魚缸套在頭上算了。

 

四、 #比起獲得人們更厭惡損失

 

恐懼失去性命是人性,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們比起獲得,更厭惡損失,尤其如果損失的是性命,那還得了!

 

政府媒體的政策中,除了解決口罩不足的問題外,還需要正視人性的問題。

 

口罩不足的問題一時是不可能解決,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讓民眾不再認為口罩是想要且需要,不再搶購,將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員。

 

五、 #楷模學習讓口罩不再成為需要

 

政府除了製作宣傳圖示,告知在通風處或是健康民眾不用戴口罩之外,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認為,學習最好的途徑,其實是「楷模學習」,也就是人們會經由觀察別人怎麼做,來學習自己該怎麼做。

 

如果路上戴口罩的人變少了,甚至政府官員在新聞中的畫面,也是不戴口罩的,又或是商店店員開始不戴口罩,人們看到其他人敢安心不戴口罩,那自己好像也可以不戴口罩沒關係,對擁有口罩的需求隨之降低。

 

防疫做得愈徹底當然是愈好,可現實是,口罩的稀缺,已經讓最需要口罩的一線醫療人員或真正生病的人都可能沒口罩可用了。

 

六、 #情緒腦與認知腦

 

恐懼是人的本性,但你知道當人恐懼時,做出的決策其實不客觀嗎?

 

在人的大腦中,有兩種思考路徑,分別為「情緒腦」與「認知腦」。

 

「情緒腦」的思考速度很快,是一種為了生存的反射動作,例如遇到台灣黑熊,該逃跑還是戰鬥,這樣的決策是為了生存,快速但不謹慎。

 

而「認知腦」,則會讓人深思熟慮,去分析利弊得失,謹慎做出決定。例如當我走在路上,寒風陣陣,雖然旁邊有人,情緒腦快速反應叫我戴上口罩,但做個深呼吸,幫自己冷靜下來,認知腦告訴我們,路人離我不算太近,且他也沒打噴嚏或咳嗽,我評估這狀況安全,可以放心自在呼吸空氣不用趕忙拿出珍貴的口罩戴上。

 

在口罩缺乏的狀態下,更應該把口罩用在「真正需要」的時刻,將資源留給一線人員與真正需要口罩的民眾,避免人性的恐慌病毒以人為宿主,攻陷全國,需要政府與民眾一起努力,而非互相謾罵。

 

PS:關於口罩是否為必要,可以參考這兩篇
https://reurl.cc/nVaXM2
https://reurl.cc/jdzpe1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口罩恐慌之亂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

 

「咦!是什麼排隊美食這麼多人,先趕快跟著排再說!」

 

然後原來大家是在買樂透……

 

這跟口罩之亂原理一樣。看到大家瘋狂搶購,即便原本沒購買需求,也忍不住跟著想買。

 

讓我訝異的是,新加坡明明確診人數是台灣幾乎一倍之多,有18個武漢肺炎案例,#但街上幾乎沒有一人戴口罩

就連海關人員、飯店櫃檯接待、各商場店員,都沒人戴口罩。

 

#反而戴著口罩的我成為異數

 

所以我也拿下口罩了(一方面也是新加坡熱到戴不住口罩)。

 

群體的影響很大,當身邊的人都不戴口罩,我竟然減輕對罹患武漢肺炎的恐慌,#開始對周遭環境感到更多安全

 

新加坡不太推廣戴口罩,但很重視清潔消毒。各大商場提供酒精,連飯店每天會有人進來房間消毒。

 

反觀在台灣,當身邊人都戴上口罩,我覺得不戴口罩好像拿自己命開玩笑,對不小心被傳染的恐懼,也不斷放大。

 

尤其昨天坐飛機,機場每個人都戴口罩,甚至不少人戴N95,我開始連將口罩拿下來喝水都覺得擔心被傳染,一有機會就瘋狂洗手跟噴酒精,洗手洗到手都紅腫發痛,我覺得都快到有病的程度了。

 

我想表達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每個人都重視性命,保護自己並沒有甚麼不對。但事實是,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其實周遭的人不會讓我們得病的。我們的恐慌,有多少是真實,又有多少是受到環境渲染而放大的恐懼?比起戴口罩,更重要的是 #多洗手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3
#寫個挺韓心得#就會違反意願投下選票嗎?》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台北科技大學的教授,要求同學繳交報告,挺總統蔡英文的要寫千字,不挺者只要寫10字。

 

如果你是一位正處於期末報告地獄中的學生,看到老師出這樣的作業,即便內心挺蔡英文,可是看看手上趕著的報告,又是熬夜的一晚。

 

「算了,就隨便寫十個字表達對蔡英文的不喜歡吧!反正我自己心中要投給誰我很清楚。」

 

於是,寫下了:「我不喜歡蔡英文,因為她......」

 

算一算,寫了十字了耶!好像也不用真的去想不喜歡她的理由了,隨便結尾吧!於是繳交了一篇報告,內容為:

 

『我不喜歡蔡英文,因為她很爛!』

 

這十個字,讓你怎樣被洗腦都不知道!

 

我們來看看歷史的借鏡。當年在韓戰中,中共是如何洗腦被俘虜的美軍,改變美軍、甚至美國人的政治態度,由反對中共,改為支持中共。

 

那時,被俘虜的美軍,若想寫信回家,告訴美國的家人,他們雖被俘虜但目前一切平安,還有條件。

 

條件就是得在信中寫下對中共的讚美之詞。這每一封信,中共都會檢查,確認無誤之後,才能寄出。

 

恐怖的來了。根據心理學中【#言行合一】原則,我們期待自己的行為跟思考是一致的,否則會覺得自己很虛偽,感到不舒服。

 

今天,我行為上被迫寫下認同中共的話,可是我思想卻是反對中共的,這會讓我們開始懷疑人生,不知道自己對中共的態度到底是怎樣。在無法改變行為的情況下(沒辦法,為了寫信回家一定得稱讚中共),我們只能改變思考。

 

於是,我們會開始自我欺騙、開始找中共真的不錯的證據,說服自己,讓說謊變得不這麼痛苦。尤其,當身邊美軍同胞們,每個人都在信中讚美中共時,已經分不清,他們到底是真心還假意的在讚揚,根據心理學中的【#從眾原理】,我們覺得反正大家都在讚揚,自己讚揚好像也不這麼愧對美國祖國了。

 

#而且說不定大家的讚揚是真心的

 

事情不只這麼簡單。各位別忘了,這封信會寄到美國給他們家人看到。根據實驗顯示,即便家人知道寄件者是被迫無奈才寫出這些讚揚中共的話,還是會認為,寄件者是真心讚揚中共。

 

這例子套回「不喜歡蔡英文就只要寫10字心得報告」的例子。當同學為了報告,被迫寫下:

 

『我不喜歡蔡英文,因為她很爛!』

 

試想,在投票的那一刻,自己心裡會不會覺得怪怪的:

 

「我曾經親筆寫下蔡英文很爛,現在卻又要投給她?」

 

算了,我投給宋楚瑜好了。

 

然後,韓國瑜可能就當選了。

 

而且,如果這些報告真的傳回競選總部,等於這些報告被公開來,你在這麼多陌生人面前,宣布你不喜歡蔡英文了,又要如何反駁,自己是迫於無奈才寫下的?相信的人又有多少?

 

你被貼上了一個『你不喜歡蔡英文』的標籤,這標籤恐怕連你自己都撕不掉。撕不掉,也就只好順從了。反正身邊每個同學也都跟我一樣。

北ㄅㄟ

同溫層從挺蔡,變成反蔡。

---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https://reurl.cc/gvjOO4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文章標籤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