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講座-溝通技巧及同理心》Ashley諮商心理師

今天來到『#勞動部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進行溝通技巧與同理心的教育訓練。

 

然後!發現他們竟然有網美牆耶!我好想舉著牌子跟網美牆合照,牌子上面寫:

 

『1995(你救救我)是生命線,夜深人靜有自殺衝動的時候,不要打成1955勞工申訴專線,然後還硬說自己沒打錯!』

 

員工們在場有幾乎一半的人,接過自殺的電話call in,不要把人家搞的壓力很大阿~求助第一步,是要先打對電話號碼!

 

一、該如何溝通

 

今天透過去那演講,我第一次認識了勞工申訴專線單位。我覺得政府很用心,特地聘請了來自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台灣等,不同國籍的人當員工,不同國籍的外籍勞工,有特殊文化適應上的困難,或語言表達上的困難,的確很需要來自同國家的人來接聽,會比較能夠同理來電者的處境。

 

例如,印尼員工分享,他們講話比較習慣輕聲細語,來到台灣,很多阿公阿嬤講話很大聲,他們會嚇到,覺得被罵,但其實阿公阿嬤沒有要罵他們的意思。

 

又例如,在印尼的文化中,非常忌諱「拍頭」這個動作,但台灣人很愛沒事亂拍頭!這動作真的會讓他們一秒理智線斷掉!又或者,有些文化可以雇主接受關起門來,罵再過分都沒關係,但如果在公開場合罵,他們就無法接受。

 

我發現,很多溝通上的困難跟誤解,其實來自於文化差異。但為什麼這些不同的習俗,無法透過「溝通」來消弭呢?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不懂得怎麼表達。

 

我建議,在溝通時,除了清楚講出自己的「需求」,明確具體告訴希望對方怎麼作之外,也要學習,把「#不要」轉變成「#」。

 

例如:

 

『我希望他不要打我的頭』。

 

沒錯,這句話把需求表達得很清楚了。可問題在,你告訴對方不要做甚麼,卻沒告訴對方他「要」做甚麼。

 

於是,對方當下會回應:

 

『好,我知道你不要我打你頭。』

 

但下次見到你,還是打你頭。你理智線斷掉,覺得對方是講不聽還是耳聾!

 

其實是因為,打頭或許是對方表示親暱的舉動。他知道不要打你頭,但一時也不知道用甚麼其他舉動來表示親暱,但你們已經相遇,再不打招呼很尷尬,一瞬間,啊!不想這麼多了!他還是用了他「習慣」的方式跟你打招呼,再次打你的頭。

 

或許無心之過,卻再次惹怒你。

 

因此,在溝通時,要自己先去思考,我們「不要」他這樣做,那我們「要」他怎樣做?

 

例如:


「比起用打我頭的方式打招呼,我更喜歡用拍肩膀的方式喔!」

 

下次,對方見到你,除了記得不要打你頭,也學習到,跟你相處的時候,可以用「拍肩膀」取代「拍頭」。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想要改變對方,就要直接給對方一個方向,告訴他要怎麼做,來取代舊有的行為模式,成功改變對方的機會會比較大。

 

二、該如何同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基本同理他人的能力了。比起同理,更多人擔心的是,#愈同理對方情緒陷愈深,搞得自己不知所措。對很多人來說,他們不是沒有同理的能力,而是選擇不去同理。希望忽視對方的情緒,對方就可以理智一點。

 

的確,同理不是一昧的反應對方的情緒,當我們一直把焦點放在情緒,很容易讓求助者陷入自怨自艾的處境,更加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自己很不幸,加深受害者情節。

情緒需要被正視,但不需要被捲入情緒漩渦,過度放大,沉溺於其中,不可自拔。

 

因此,在同理對方之後,也記得,不斷引導對方,將焦點放在「你希望怎麼做、你的需求是甚麼」。因為唯有開始「行動」,才能脫離情緒漩渦,帶來希望感與力量感。

「你需要甚麼」這個目標,要訂定的愈清楚、具體愈好,當具體了,才有辦法一起討論,第一步該怎麼展開,萬事起頭難,展開第一步,絕望感就不會這麼重,希望隨之而來。

 

比如,職員分享,她遇過有人打電話來就一直哭一直哭,搞得她很緊張。搞了半天,才發現,原來打電話來的這位外籍勞工,只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拿藥,但聽不懂護士講甚麼,才打電話來請勞工申訴專線的員工幫忙她翻譯語言。

 

在上述例子中,雖然對方一直哭,但其實對方需要的不是同理,是解決問題。當我們不清楚對方狀態的時候,可以先透過『#複述並摘要對方的關鍵字』,以及『#說出對方的情緒』,初步承接對方心情,接者,記得第三句,一定要「#詢問對方的需求為何」,給予最即時的幫助,同時也引導對方,除了被情緒淹沒之外,我們可以怎樣一起協助對方解決問題。

 

三、#如何回應才不會更激怒對方

 

很簡單,說出現況但不要加上自己主觀意見。例如:「雇主老是對我發脾氣」,這個發脾氣就是一個主觀評論。這時可以進一步去細問,雇主做了甚麼,讓你覺得是發脾氣?

對方可能回答:「他惡狠狠地瞪我!」

 

這個「惡狠狠」也是主觀評論。可以再進一步問,怎麼說「惡狠狠」,可以具體描述他的動作嗎?

 

最後發現,原來這個「惡狠狠瞪我」,其實只是雇主面無表情地看著他,但對於勞工來說,他感覺到「惡狠狠」的感受。

 

感受沒有對錯,但每個人對於感受跟抽象字詞的想像是不同的,透過具象化這些字詞,才能正確判斷情況的嚴重程度,精準給予對方需要協助的資源。

 

最後,勞工申訴專線,除了外籍勞工會打去之外,許多雇主也會打去抱怨家裡勞工的狀況,當發生勞資糾紛的時候,許多人會把情緒宣洩在職員身上。聽到都覺得很不捨,職員也是人,一昧宣洩情緒,無法讓職員幫你解決問題,反而加深對立,記得,以後如果需要打這支專線,對職員也溫柔、有耐心一點。

 

希望所有人都能被好好對待,無論是外籍勞工、雇主、生病年老需要被照顧者、或是勞工申訴專線的員工,都需要被好好對待,多一點溝通,少一點對立。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