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虐童啊#我還以為是管教!】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站著和文字 圖/蘋果日報

 

#肉圓爸 因情緒失控,買肉圓沒加辣椒家暴老婆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一堆人群聚在他家等著丟辣椒。

如果,今日不是因為買肉圓沒加辣椒,而是因為孩子調皮犯錯而被打,這件事還會上報嗎?

 

『別人家務事還是別插手了吧!』
『別人應該會報警吧?』

 

社會上許多管教失控的虐童案,正是這些想法下,讓孩子無法受到應有的保護。根據心理學中的【#責任分散】效應,大家都覺得別人會報警,最後竟沒一人出門制止家長失控的管教,是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是管教還是虐童#是家務事還是社會事件

 

在華人文化中,這樣的界線是很模糊的。

 

『我不恨爸爸,他是在管教我』

我的個案這麼告訴我。他從小被虐待到大,可他竟覺得自己活該被打,是自己有錯在先。爸爸是對的,自己就虐打是活該、自己是沒價值的。

 

『不管你是否犯錯,爸爸都不應該這樣打你,爸爸情緒失控了就是不對』

我對眼前的個案,說了好多次這句話。只想讓他知道,再怎麼犯錯,爸爸情緒失控地打了他,就是不對。我希望個案學著心疼自己的傷痛,也希望個案長大後,別用同樣的管教方式對待自己的後代。

 

管教孩子,很多時候很挫折、無力。有時候孩子說不聽,有時候自己生活也忙,沒時間好好跟孩子說話,一不小心,情緒就會失控,『#情緒失控下的管教就是虐待』,不管是口語上的羞辱,亦或是肢體上的責打。

 

教養不易,但觀念不改,羞辱凌虐孩子的社會事件不會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家長極度生氣的時候,孩子是被嚇傻的,腦筋是一片空白的,孩子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是哪裡錯,更不知道下次可以怎麼修正。

 

#犯錯是學習的機會』,家長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先幫自己冷靜、也要幫孩子冷靜。再與孩子一同好好討論為何會犯這樣的錯?下次可以怎麼改進?而不是以教養之名,拿孩子行發洩脾氣之實。傷人一千,自傷八百,管教不成反而破壞親子關係,讓孩子記恨上一輩子,或是讓孩子長成一位看低自己的人,得不償失。

 

教養學問博大精深,教養孩子之前,先自修自己的脾氣,家長成佛,孩子也成仙。

 

🙋等等,我知道你就是沒法子修自己脾氣,才會管教失控,你也很氣自己怎麼老控制不住脾氣?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離開現場
先讓自己做些能幫助自己放鬆、開心的事情,也讓孩子去做些孩子能放鬆心情的事情,當心情好了,溝通也就不難了。『管教,不是讓孩子感覺更糟,孩子才能學乖』。先讓自己心情好了,再來喬事情也不遲。

 

2.#找顏色
快找找周遭哪裡有藍色的東西?把所有藍色的東西快速找出來。當你在找的時候,會運用到頭腦中掌管思考的『大腦前額葉』,當『大腦前額葉』被活化了,掌管情緒的『杏仁核』就會被抑制,您看,這不就用腦神經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控制情緒,恢復理智了嗎?

 

另外,找藍色物品還有一個好處,根據色彩心理學研究,藍色會讓人感到『冷靜、沉穩』。上火的心,相映在象徵冷靜的藍色,就如同那滾燙的鑄鐵,在靜謐的湖水中,成形,心,也就安定了。(看到這,你已被我下一個催眠暗示,以後看到藍色,就會想起安定冷靜的感覺)(看完上面那句,催眠暗示又被我更加強了😏😏😏)

 

3.#沙盤推演
『事情發生的當下,哪想得了那麼多,打罵幾乎是反射動作了!』是的,這是許多家長的真實告白。正因為如此,所以平常沒事,就要在自己腦海中作沙盤推演,想一想:『這巴掌打下去能達到我的教養目的嗎?孩子下次知道該怎麼改進了嗎?還是只知道不可能這樣作,卻不知道為什麼不可以?我下次要怎麼反應比較好?』

 

以大腦科學來說,當在腦海中沙盤推演愈多遍,新的反應方式可以慢慢取代舊的反射性動作。許多運動選手也是透過腦海中的演練矯正自己欠缺的動作。

 

退一萬步來想,孩子能打一輩子嗎?打到孩子大了,換他打你怎麼辦?當你拿打不過孩子了,還能拿什麼來教養孩子?等到那時候才要學新的教養方法,已經太遲了!切記,教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勿用身教的方式,示範給孩子看用情緒來解決問題,日後可會引發社會問題!

 

恣意宣洩脾氣,永遠是最痛快的;但對關係的傷害,也永遠是最大的。

圖/蘋果日報

#Ashley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