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法-關係是傷也是藥】Ashley心理師/撰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同志終於可以結婚了!我的臉書上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慶典氛圍,這是多麼不容易才得到的結果啊!等了又等。

 

然而,我也很清楚知道,這終究只是同溫層。同婚法案通過,開心的人雖多,可出了同溫層,唾罵的人或許更多。

 

更傷的是,這些唾罵的人之中,或許是你的家人,我的家人,更或許是,同志們的家人。

 

因為戀愛傾向的不同,與家人之間產生巨大鴻溝,那些不得不的疏離與防衛,多麼無奈,多麼無助。

 

「我可以出櫃嗎?」
「家人會有甚麼反應?」
「他們可以接受嗎?」

 

那些未曾說出口的害怕,說了,會發生甚麼呢?家人愛的是我,還是特定條件下的我?當不符合他們期待時,這個愛會被收回嗎?

 

#關係是傷也是藥

 

或許,那些唾罵,來自於恐懼,來自於不了解,當最愛的孩子跟自己不同時,當超出理解範圍時,要求對方改變,否認現實,是最簡單的作法。事實上,以心理學理論而言,人面臨失落的時候,會經歷以下五階段:

 

一、#否認
我不相信!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嗎?你要不要去檢查?你之後會改變的!

 

二、#憤怒
你給我改變性向!不准再跟同志接觸!去跟異性約會!

 

三、#討價還價
如果我吃素,老天爺可不可以讓孩子改回異性戀?

 

四、#沮喪
我到底造了甚麼孽,怎麼會這樣......我是要放棄跟孩子之間的關係......還是放棄抗爭,接受孩子是同志的事實?

 

五、#接受
雖然我不理解孩子,但我開始願意嘗試接受、認識同志,努力找到一個跟孩子相處的平衡點。

 

同婚法雖然通過了,來自於家人之間、親族之間、社會之間的壓力與排斥,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希望被接納的同時,也多開放自己,願意溝通,多點耐心,幫助無法認同的人,了解同志族群,是所有挺同者的責任。允許反同者憤怒、否認,接納他們的情緒,但也溫和堅定地持續傳達自己的理念,用合作而非互相攻擊的方式,醫治彼此受傷的心。

 

#同婚法案
#Ashley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