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路謠言引爆的親子衝突》/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可能是 1 人和顯示的文字是「心理師的對話練習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的圖像
懶人包版點此:https://reurl.cc/1YVeyp
 
👩‍🦰媽媽用賴在家族的群組,傳了一則網路謠言,說多喝熱的檸檬水,身體就會變鹼性。
👩‍🦲孩子責罵媽媽散播錯誤訊息,不斷用科學依據說理,說服媽媽相信這訊息是錯的。
🔥但媽媽仍堅信這則網路謠言是正確的,雙方大吵了起來。
---
溝通演變為爭吵,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展,短短三句話就撕裂關係。在溝通中,我們要拿放大鏡這一來一回的對話中,對方的意圖以及背後的隱藏意涵。吵起來沒關係,但事後可以拿出放大鏡,檢視自己的溝通歷程,了解爭吵如何發生的:
---
 
👀媽媽傳網路謠言背後的意圖,是好意,是關心家人健康。
---
 
👀媽媽想與家人建立關係,屬於情感層面的溝通。因此孩子用說理的方式,無法打開媽媽的耳朵。在溝通之前,要用對方可以接收的方式溝通,先與對方同頻。也就是說,孩子在說理之前,要先回應媽媽的情感層面,媽媽才不會一秒陷入防衛、才比較有機會聽進孩子後面的醫學理論根據。
 
👩‍🦲例如孩子可以回應媽媽:「媽媽,妳特地轉傳這訊息給我,妳很關心我們耶!謝謝媽媽。但我查了一下,醫學上表示說喝檸檬水並不會改變體質變鹼性,我也很關心媽媽喔!我怕妳照做錯傷害身體,那我也會很擔心妳的。」
---
 
👀孩子發言的目的,是因為擔心群組中的其他家人誤信謠言,學到錯誤知識。於是我問孩子,群組中有哪些人?哪些人會自己判斷真偽、哪些人會誤信?會誤信的那些人,會願意聽這些「醫學根據」所以就不相信網路謠言了嗎?
 
在引導與自我思辨對話歷程中,孩子訝然發現,即便他不斷說明醫學原理,但群組中那些偏信網路謠言的人,仍舊會堅信網路謠言是真的!
 
也就是說,他的發言完全是白費力氣。無論他是否發言,會信的人就是會信,不信的人就是不信。
---
 
👀那麼,他到底為何執意要說服媽媽這則網路謠言是錯誤的,堅持要媽媽收回訊息,甚至與媽媽發生爭吵呢?
 
我探問孩子,以前媽媽傳網路謠言,你也會發這麼大脾氣嗎?
 
孩子說,不會。以前就告訴媽媽這是錯誤訊息,然後就不管了。
 
我繼續探問孩子,那這次為何發這麼大脾氣呢?
 
孩子想了想,發現這次會這麼生氣,是因為最近要過年了,孩子與媽媽常常因為一些民俗習慣的不同,與媽媽發生爭執。孩子認為媽媽過度迷信,因此當媽媽亂傳謠言,孩子前陣子受不了媽媽的迷信情緒,瞬間被激發。這才是爭吵的主要原因。
---
 
👀當對方的某個言行,激發我們自己強烈情緒,想也不想就無意識地向對方發動攻擊,通常代表我們不是處於「此時此刻」中,而是處於「過去」中。
 
例如孩子表面上針對網路謠言是否正確與媽媽發生爭論,但實則是過去與媽媽之間關於迷信行為的戰場拉長,讓「過去」影響到了「此刻」的溝通。
 
當意識到溝通並非針對此時此刻,就要先幫自已積極暫停。安頓自己的內在,直到理性再度恢復。尤其當雙方對於迷信這件事的爭吵,都處於一種過度敏感的狀態,更需要給對方空間時間消化一下情緒。
 
當孩子看見了媽媽想建立關係的意圖,卻發現自己的回覆無法建立關係,反而是撕裂關係,且背後起因於過去的爭吵,就比較能意識到此刻自己該選擇如何回應,而非無意識地陷入權力鬥爭中。
 
---
 
👀即便發生了爭吵,但事後拿著放大鏡,探究自己的對話歷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孩子願意探究,是因為在意媽媽,想修復與媽媽的關係,這點是值得自我肯定的。
 
---
短短三句話,衝突一觸即發。但當我們放慢回應的速度,拿著放大鏡,探究自己與對方的對話「歷程」,卻可以看到許多潛藏的訊息。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只可以用於親子關係,也可以用於伴侶相處,甚至職場溝通中。
 
說到底,這樣的溝通方式不難,許多人也都知道。但為何知道無法做到?
 
因為 #慣性。我們大腦舊有、習慣的回話方式,讓我們不斷重蹈覆轍。這就是為什麼身教非常重要,孩子在沒有意識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吸收學習大人的應對方式,在大腦神經連結中形成網絡。
 
要開闢新路,用新學到的對話模式於日常溝通中,需要大量的 #案例#浸泡。例如觀察身邊好的應對方式,在心中演練,學起來。或多閱讀溝通、教養方面的書籍,讓這些好的溝通模板,儲藏在我們「新近記憶」中,因為記憶猶新,所以發生衝突時,這些好的溝通模板很好被提取出來讓我們使用,多次使用之後,大腦神經連結就會成功開闢新的溝通模組與對話模式啦!
立體書封 青春不是突然就 b-1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