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看兩厭的我們#還要繼續在一起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山、戶外和大自然

「你們多過來一起玩!有你們在,我跟伴侶的感情也變得比較好耶!平常只有我們倆相處,很容易就吵架......。」朋友對我說。

 

是啊!兩人單獨在一起,很容易看彼此不順眼。伴侶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是討罵。相處久了,眼裡盡是彼此的缺點,留下的,是不耐煩與嫌棄。

 

當相看兩厭的伴侶,有其他外人加入一起相處就不一樣了。

 

一來,有新鮮的外人可以轉移注意力,焦點不會只放在伴侶身上,也就不會拿放大鏡不斷檢視伴侶甚麼地方沒做好。

 

二來,即便想對伴侶發脾氣,但有外人在觀看,自己的社會形象總得顧一下,原本核子彈等級的轟炸,在外人存在的情況下,莫名變成只有鞭炮等級的小打小鬧,在外人眼裡看來,還覺得恩愛呢!

 

三來,外人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伴侶。讓相看兩厭的彼此,重新看到對方的優點與才能。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過?

 

在家裡覺得另一半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但看到他在跟職場上的同事相處時候,那副專業的樣子,又重新戀愛了?

 

原來,在家的另一半,是工作已經相當疲憊,呈現廢人狀態,只可惜,我們只看到另一半的廢人狀態,看久了,還真的很容易以為對方就是一個廢人......。

 

這麼看來,有些公司會定期舉辦「家庭日」,讓眷屬來到公司了解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或許真能促進家庭幸福與和樂呢!

 

或許上述三個原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人都說,生了小孩就沒相處問題了,老公、愛情都不重要,該負的責任負好,一起把小孩顧好就好。

 

但當孩子大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之後,父母反而開始吵架、不知道怎麼跟彼此相處、想要離婚了。

 

或許,當初根本就不是為了孩子而不離婚。而是因為有孩子才能夠維持婚姻。

 

孩子的功能,就猶如「情感中的觀眾」、也就是前面案例中「外人」的存在,透過這個觀眾視角,發掘對方的優點、轉移煩躁感,讓關係得以維持。

 

維持「多元視角」去看到伴侶不同面向是很重要的。不要在關係中只有兩個人黏緊緊,多認識伴侶的朋友、從朋友眼中重新認識伴侶、一起去上課、或雙方交換專長,當彼此的老師,互相教學,透過身分的轉化,讓彼此地位不僵化,膩了的互動模式也才有鬆動的機會。

 

年少情深,經歷柴米油鹽的現實摧殘,總有走到相看兩厭的時刻。但這只是一個片刻,是很自然的流動,畢竟對方是人,又不是機器人,不會永遠順我們的意,用我們希望的方式來愛我們。有相愛,就有相厭,但厭中,卻又有愛,這就是真實生活吧!

 

相厭的時候,不代表就不適合,也不代表對方是「錯的人」。因為,世界上或許根本沒有所謂「對的人」存在。就像最近,我有一位年近40的女生朋友,在跟交往半年的男友討論結婚的事情,很不安地跑來問我:

 

「我們才交往半年,怎麼知道對方是適合自己的?」

 

我很想跟她說,只要對方不暴力相待、不吸毒、不作奸犯科,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類,就沒有不適合這件事情。

 

因為,也沒有「適合」這件事。

 

或許是害怕做錯決定吧!害怕跟一個「不適合」的對象結婚會不幸福。但當這麼想的時候,不知不覺,會拿放大鏡,聚焦在跟對方相處「不適合」的點上,卻忽略熱戀時聚焦在那些「適合」的地方,最後走上分手。

 

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有「不適合」,就有「適合」。有「適合」,也就存在著「不適合」。

 

說到底,這些「不適合」,很多時候是很小的事情。吵架、分手過後,再回頭看,連到底為什麼認為彼此不適合,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適合」其實只是「看不順眼」。

 

可你知道嗎?當看對方不順眼,其實也代表看自己不順眼。心理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所有與外在他人的互動,都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縮影。」

 

那些看對方不順眼的行徑、特質,或許代表我們內在自我分裂的兩極。

 

很抽象我知道,舉了例子來說好了!

 

例如,我是一個會提早完成代辦事項的人,但我的另一半,卻總是把事情拖到最後一秒才做,當我要跟他一起工作時,他這樣的行徑總會讓我很看不下去,希望他跟我一樣,提早把事情完成,不要拖延症又犯了!

 

但為什麼我要提早完成事情呢?因為我擔心若延誤會影響他人,我在意他人的眼光。謹慎規劃時間,讓我可以不出差錯地順利完成很多事情沒錯,但同時也讓我很疲憊,有時候我也會想拖延、想不完美,但嚴格的自我要求不允許我這麼做。

 

所以,我看對方允許自己拖延特別不爽,其實來自於我自己內在兩極的失衡。嚴格、謹慎、有條不紊的我,過度強大,讓我內在失衡,壓抑著想拖延、賴皮、休息的另一極。我責罵伴侶拖延的個性,其實是我內在的兩極在打架所顯示出來的結果。

 

回過頭來說,伴侶那些讓你「看不順眼」的行為,或許正是我們內在自我在打架的地方。我們需要的,不是責罵、強硬要求伴侶改變,陷入權力鬥爭中,而是回頭檢視內在打架的兩極,思考如何整合他們,例如讓自己可以有規劃、偶爾也可以隨興自在,鬆動自己僵化的「應該」,讓自己的活得更有彈性,這其實是一個自我成長的珍貴機會。

---
👉#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作者親自導讀絕版讀書會》:https://reurl.cc/b5Yn8y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