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吳宗憲的兒子,揚言要炸了台北市政府。不但讓自己身陷恐嚇公眾罪,處理不好,連吳宗憲本人的演藝事業都可能受波及。然而吳宗憲善用 #心理學,成功幫兒子止血,甚至化危機為轉機,讓全台灣都知道他兒子吳睿軒具有音樂才華,藝名是『鹿希派』。

到底吳宗憲如何憑直覺與經驗,無意間用對 #心理應對政策(Psychological Coping Strategies),成功化危機為轉機?

根據心理應對政策,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分為兩種處理方式:

1.#問題焦點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
實際去做些解決問題的事情。例如擔心考不好,趕快去讀書。步驟為:界定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採取行動。

2.#情緒焦點因應(emotion-focused coping):
做些對解決問題本身無濟於事,但可以緩和情緒的事。例如擔心考不好,先去血拼 或找朋友聊天。狄鶯第一時間,正是採取情緒焦點因應,哭著面對鏡頭、努力幫孩子脫罪。身為一個母親,這麼做在所難免,但身為一個藝人,明顯指鹿為馬的行為,非但讓自己失去民心,同時擴大事態,因為當狄鶯被同情的同時,在潛意識上,等於同時認同了『孫安佐有罪』。

因此在孫安佐事件,大家記得的,是孫安佐被查獲子彈、以及一堆司法程序,報導圍繞在恐怖言論本身。然而在吳睿軒事件,大家討論的焦點,漸漸轉為吳宗憲「屌打一堆恐龍家長」、「大義滅親」、「在大家面前痛打小孩,總比別人罵來得好」、「危機處理做得很好」、「比孫鵬、狄鶯高明」。還順便幫自己建立良好父親形象:砸錢用心栽培孩子;再順手幫兒子打廣告:比周杰倫還有音樂天份。

這正是因為吳宗憲第一時間,採取問題焦點因應。他沒有否認事實、更沒有叫大家要原諒小孩、哭著幫孩子道歉,而是先去界定問題,看見眾怒。

首先,他非常高招的運用 #同理心,用與大家情緒同步、口語契合的方法建立 #親合感,跟著大家一起罵自己的兒子,而且罵的比誰都兇-說自己兒子智商低、王八蛋、還說直接把兒子抓去關就好。此舉不但承接眾人的情緒-老爸都罵這麼兇、情緒這麼大了,深為路人的我們,好像也可以閉嘴了。同時四兩撥千金地成功化敵為友、深得民心。

正確界定出問題,成功化敵為友後,接著就要尋找解決方案並採取行動。護航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與其讓孩子因為此事件在演藝圈中混不下去,不如直接叫兒子退出演藝圈,等事件平息再回來,或許還有翻轉的可能。這正是 #以退為進法(door-in-the-face)的應用,也就是當提出一個大要求後被拒絕後(想像對方在你面前把門用力關起的畫面),再提出一個小要求,大多人會接受這個小要求。吳宗憲先痛罵自己孩子不但要抓去關還要退出演藝圈,自己先把門大力甩在臉上,之後再提出的小要求-原諒孩子不經大腦的玩笑話,就顯得能接受多了。

表面上,吳宗憲將兒子趕出家門,要他去承擔責任,靠自己雙手掙錢。實際上,老爸為兒子扛起塌下來的天,非但沒讓兒子波及自己與女兒的演藝生涯,還成功為兒子止血兼宣傳。吳宗憲,從此不但是綜藝天王,還是『危機處理大師』!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的心理科學苑
#心理生活系列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