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阿建老師的書《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相信你一定有聽過,但卻不見得知道,阿建老師還出了線上課程,教我們如何用Satir來溝通對話。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
我同時看了書跟線上課程,我覺得書是學習Satir的入門磚,但要真正學會怎麼應用,一定要看線上課程,因為Satir的對話,雖然是一門心理治療的學派,但它比較不偏向技術,而是偏向一種「#態度」。
.
在阿建老師的線上課程中,才能模仿學習到這種態度。阿建老師的影片很有互動跟情感,好幾段我看了,進入深深的反思,我覺得這門課,不只用於跟親子之間的溝通,跟伴侶、甚至職場溝通管理,都非常適合加入Satir的「態度」。
.
許多人喜歡說,老公是自己的「長子」。的確,有時候在跟伴侶相處,我們會把對方當成玩伴、當成孩子般互動。但要記得,對方不真的是孩子,即便是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如果太常用命令式的語言,關係容易漸行漸遠、相看兩厭。
.
老師跟孩子之間的互動、老闆對下屬的互動,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容易在孩子/員工犯錯時,指責對方、破口大罵。罵完了馬上給解決辦法,要對方跟著做,好像問題就解決了,但...卻發現對方怎麼永遠學不會,自己永遠跟在後面擦屁股,覺得很煩。
.
這是因為我們在給對方答案、責罵對方之前,沒有先停下來,聽對方說他怎麼回事?為什麼這樣做?在想些甚麼?
.
我們沒有「好奇」對方的思考脈絡。只是強硬地,塞我們的答案,要對方吞下。對方卻噁心我們,吐得我們混身發臭。
.
#要如何開啟良好的溝通對話呢


.
一、#好奇

圖像裡可能有顯示的文字是「二 1-4好奇的重要 不凡」 面對孩子的好奇 不要不回應 不要直接給答案 而且我後來發現 好奇心」

你知道嗎 ?我好多學生告訴我,他們其實很渴望跟父母親近,對他們來說,父母像人生的領航員,有比較多經驗,他們遇到迷惘、不知所措的時候,是很希望可以跟父母討論的。
.
對,不是同儕,是一個年齡比較大的成熟大人。
.
弔詭的是,最後他們卻都放棄跟父母對話。


.
因為當他們把煩惱告訴父母的時候(例如要不要跟恐怖情人分手)父母大多出現下列四種回應:

.
1.指責:夭壽!妳跟會打妳的人交往是覺得自己欠揍嗎?現在立刻跟他分手,不准再跟他見面!以後晚上十點之前要回到家!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
2.討好:是不是覺得家裡沒溫暖,才跟這樣男人交往?爸爸媽媽哪裡做不好,妳跟我們說,我們改,妳回家好不好?
.
3.超理智:妳跟他在一起沒前途,耽誤課業學習,勸妳換個對象!
.
4.打岔:媽媽爸爸以前交往的時候...(話說從前,開始講古)
.
.
.
看到了嗎?以上四種回應,都沒有先停下來,了解「孩子為什麼想要分手?想分的原因是什麼?分不了的原因是什麼?」,孩子或許放不下對方,或許沒體驗過失戀,害怕無法度過失戀的痛苦、或許缺乏分手談判的技巧......
.
我們用上面四種方式回應,無法引導孩子繼續跟我們談論問題,因為孩子只是丟了一個問題、講了第一句話,就被父母千萬句話、千萬個阻擋、千萬個解決辦法給擋了回來。
.
孩子覺得要讓父母理解自己的迷惘、掙扎很難,一說,收到的回應都是指責、都是「不要、不准」,當然很容易就放棄溝通。沒人喜歡一直被否定、拒絕。
.
阿建老師說:「對話帶來覺知」。利用好奇,開啟對話,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
有時候孩子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需要父母陪他一起探索混亂的思緒、安撫焦慮不安,透過好奇來對話,孩子會逐漸釐清自己想要的決策是甚麼,也才會為自己的決策負起責任。
.
如果父母一直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長大後,會對自己沒自信,不敢做決策,總是擔心自己決策錯誤、會失敗,裹足不前。但是,父母不可能一輩子在孩子身邊。我們能給孩子的,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一生受用。
.
二、#停頓
未提供相片說明。
我看過很多案例,甲方不斷地罵,乙方把耳朵關上。甲方看乙方沒在聽,罵得更大聲、滔滔不絕。乙方更退縮,甚至心因性失聰。陷入「你追我逃」心理遊戲。
.
其實,更大聲不會讓對方聽到。「停頓」、「叫名字」,「安靜」,才能讓對方聽到。例如媽媽不斷罵小孩不要再玩手機了,但孩子顯然不理媽媽。這時候媽媽可以看著小孩,說:「孩子,請你放下手機,你說好嗎?」接著安靜地看著孩子,孩子反而會注意並接收到媽媽發出的指令。
.
停頓的時候,最好在心理默數7-10秒的時間,這些時間讓孩子可以去思考要怎麼回應父母,也讓父母自己去感受一下,自己現在的情緒-例如我感覺很生氣,因為說話都沒人在聽,好像我是個很不重要的媽媽,但我付出這麼多!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
停頓,帶來與內在的連結。無論是孩子跟自己內在的連結,亦或是大人與自己內在的連結。
.
停頓,也開啟溝通管道,對方會知道,你在等他思考、等他說,你願意聽他的想法,傳遞出一種尊重與接納的態度,但不代表,繼續玩手機的「行為」是可以的,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溫和又堅定」的教養方法,而不是很權威地,直接把孩子手機抽走、責罵孩子,讓孩子覺得不被尊重跟沒自由,陷入對立反抗。
.
阿建老師說,不管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是對的,當我們介入,就是在干擾他。任何人被干擾,都會不舒服,我們的「停頓」,讓孩子有時間消化這不舒服的感受,等孩子思考回應。
.
三、#叫名字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在開啟一段對話之前,先叫對方名字。
.
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對於自己的名字,敏感度相當的高,當我們呼喊對方的名字,可以拉回對方的注意力,讓對方開始聽我們說。
.
叫名字要注意,不要叫三個字的全名。這樣很像在罵人。叫兩個字或暱稱、小名會比較好。
.
另外,叫完名字之後,停頓一下,對方注意力才會被拉回來在對話中。不然我們劈哩啪啦地說,對方很容易覺得「又在念我了,好煩!」,直接把耳朵關上。
.
.
.
看完以上的方法,你不覺得很麻煩嗎?
.
說實話,我覺得頂麻煩的,我罵一罵多爽快啊!還要慢慢聽對方說,好奇他的想法、叫他名字、停頓等他想。
.
是啊!罵很爽,可是爽完之後,關係撕裂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憤怒,其實是一種挫折的展現-我不知道怎麼讓對方聽我的,只好展現power,逼迫對方屈從。
.
問題短暫解決了,長期來看卻永遠沒有解決。所以,用罵的、打得、羞辱的方式溝通,真的比較快嗎?
.
「世界愈快,心則慢」。尊重+理解+等待+好奇=無條件的愛。我們明明很愛孩子,但孩子卻認為,我們愛的是成績好的那個他、是有成就的他,是「有條件的愛」,問題就出在對話中的小細節,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
.
可是要做到,很難。我是心理師,很多人以為我在生活中很溫柔,但其實不是的。我也會有失控的時候,也會想用指責來解決問題-多爽快啊!但是,這是原始的反射性情緒反應,是我慣用卻不適用的溝通方式。
.
所以我需要看書、需要看線上課程、需要聽演講。因為,每當我與這些老師接觸,每當我自己教授這些理論方法,我都會一次次提醒自己,要對自己更有覺察、將這些理論技術應用在自己身上。提醒自己慢下來。
.
人沒有完美的,不會一次學習就到位。但沒關係啊,我們身邊有大師們,跟著大師慢慢學,多浸泡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能一次次提醒自己、對自己覺察多一點點。
.
給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值得傳承跟有價值的事情。孩子需要的真的不多,就是一種愛的感受而已。學鋼琴的孩子可能會變壞,但獲得愛的孩子,不會變壞,就算變壞也會自己回到正軌。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阿建老師的線上課程:https://reurl.cc/qdQL9p
👍大人學親子溝通,孩子學自信表達:https://reurl.cc/GVWqOD
🤩聽說7/31之前線上課程都有六折優惠

#Ashley心理師近期資訊
👍線上課程《成熟大人的職場心機溝通術》:https://bit.ly/3glbPfD
👍書《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https://reurl.cc/7XWMVl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