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拒絕的藝術#少就是多的幫忙!】
許多人問Ashley如何學會 #拒絕,尤其在 #職場上。Ashley認為,與其斷然拒絕,傷害關係,不如先學習,#如何把自己的幫忙最大利益化,讓你的幫忙,為自己帶來最大回饋,幫出『#利多人和』的好結局!

一、#認清出手幫忙的後果
『幫忙』這種東西,幫一點又不幫,比完全不幫更會危害人際關係!有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將兩罐餅乾放在A、B兩組受試者面前,A罐只有放兩塊餅乾,代表「一直短缺」的物品。B罐則將原本裝有十塊餅乾的罐子,硬生生在受試者面前拿到只剩下兩塊餅乾,代表「從充裕到短缺」的物品。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認為B罐餅乾更美味,也就是比起一直匱乏的東西,從充裕到匱乏,更會引發人的反應。

許多國家的政治動盪,正是由於「從充裕到短缺」,一個一直很貧窮的國家不會有人發起改革,但若一個國家,被統治後經濟和社會條件卻在短期內出現劇烈逆轉,最有可能爆發革命。

『幫忙』也是一樣的道理。比起一開始就不幫,幫了之後卻突然不幫,更會引發他人的不諒解與指責、更會用盡一切方法『討回』你原本願意給予的幫忙。

二、#讓你的幫忙產生影響力
善用【稀有性原理】,讓你的出手幫助,更有影響力也更值錢!所謂【稀有性原理】顧名思義就是『物以稀為貴』,善用愈難得到的東西,得到後會愈珍惜的心理,避免斷然地拒絕傷害關係,讓自己的『出手幫忙』像稀有物品。不是不幫,而是對方要努力說服你幫忙!

如果你是大家總會要求你幫忙的便利貼,幫完了這忙,就像便利貼被撕下來了,你的幫忙船過水無痕,對方也不會謹記在心、投桃報李,那可以善用【稀有性原理】,告訴對方你所有要做的事情有哪些、以及所有別人要你幫忙的事情,詢問對方他的事情何以更重要、值得你放下自己手上工作、以及別人的需求去幫忙他?對方會感受到,請求你幫忙變成一件需要跟他人『競爭』才會擁有的珍貴資源,【競爭心理】會使人失去理智判斷,渴望擁有一件眾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出於本能的身體反應!因此若他需要付出心力努力說服你幫忙他,你的地位瞬間提高,你的幫忙由『便利貼』變『黃金』!

三、#善用幫忙獲得升官加薪
雖說幫忙應該是不求回饋的,但認清吧!我們的幫忙,通常是希望他人也能給予回饋的!比如記得我們的好、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也會幫忙我們、讓自己受到重視等等。清楚自己幫忙背後的目的,是一件好事。未意識到自己暗自求回報的幫忙,是最傷害與他人的關係,也是最傷害自己的,許多『情緒勒索』事件正是由此而生!

如何讓自己的幫忙,獲得巨大回饋呢?善用【互惠原理】讓自己握有影響力!根據【互惠原理】,當人們獲得他人給予的好處,即便這好處是被強迫給予的,仍會產生『虧欠感』,想要回報對方的恩惠。且【互惠原理】可以促發不對等的交換,你最初給予的小恩惠,能讓當事人產生虧欠感,就如同滾利息般,虧欠感會被累積放大,最終回報得比你當初給予的幫助多很多!用『幫忙』種下『虧欠』的種子,坐等豐收!

綜上所述,與其斷然拒絕他人影響關係,不如讓自己的『幫忙』變成一項稀有的資源,當你的『幫忙』能夠被對方看見、重視,互惠原理會自動啟動,引發後續效用,讓自己的『幫忙』在職場上獲得重用,升官、加薪不再是遠不可及的夢。

#Ashley諮商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職場系列

arrow
arrow

    Ashley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